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4 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1.4.1 扬州画派 | 第11页 |
1.4.2 赞助:patronage 名词 | 第11页 |
1.4.3 赞助人:patron=supporter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徽商私人艺术赞助的社会背景 | 第13-18页 |
2.1 繁荣的经济基础 | 第13-15页 |
2.2 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 | 第15-16页 |
2.3 丰富的文化氛围 | 第16-18页 |
第三章 徽商对扬州画派私人艺术赞助的方式 | 第18-26页 |
3.1 资助供养艺术家 | 第18-20页 |
3.2 广建私家园林,字画装饰 | 第20-21页 |
3.3 组织修碶、雅集活动 | 第21-23页 |
3.4 购藏艺术品 | 第23-24页 |
3.5 建设书院,组织讲学 | 第24-26页 |
第四章 徽商私人艺术赞助行为对自身的意义 | 第26-31页 |
4.1 亦商亦儒,提升社会地位的心理需求 | 第26-27页 |
4.2 攀沿士族,保障经营的政治目的 | 第27-28页 |
4.3 收藏保值的财富价值 | 第28-29页 |
4.4 满足“炫富”的世俗心理 | 第29-31页 |
第五章 徽商私人艺术赞助行为对艺术品市场形成的推动作用 | 第31-34页 |
5.1 消费群体的扩张 | 第31-32页 |
5.2 直面市场,标榜“润格” | 第32-34页 |
第六章 徽商私人艺术赞助行为对绘画创作的积极影响 | 第34-45页 |
6.1 绘画题材的选择 | 第34-38页 |
6.1.1 欣赏群体的多样,绘画题材的广泛性 | 第34-37页 |
6.1.2 审美水平的局限,绘画题材的叙事性 | 第37-38页 |
6.2 诗、书修养的提高,题画诗的推进 | 第38-39页 |
6.3 绘画风格独特,创作语言奔放 | 第39-43页 |
6.3.1 笔墨的唯我之境 | 第39-40页 |
6.3.2 构图的张力样式 | 第40-41页 |
6.3.3 色彩表现 | 第41-43页 |
6.4 对文人画的继承与创新 | 第43-45页 |
第七章 徽商私人艺术赞助行为对当代私人艺术赞助的启示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