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文献综述 | 第13-31页 |
第一章 奶山羊场全年均衡供奶技术体系概述 | 第13-31页 |
1.1 奶山羊产业发展状况 | 第13-15页 |
1.1.1 我国主要奶用奶山羊品种 | 第13-14页 |
1.1.2 山羊奶对人类健康的益处 | 第14-15页 |
1.1.3 奶山羊产业的发展前景 | 第15页 |
1.2 奶山羊场全年均衡供奶技术体系 | 第15-29页 |
1.2.1 奶山羊的生物学特性 | 第16页 |
1.2.2 奶山羊繁殖技术 | 第16-22页 |
1.2.3 奶山羊改良技术 | 第22页 |
1.2.4 奶山羊生殖激素的研究 | 第22-24页 |
1.2.5 奶山羊泌乳性能的测定 | 第24-25页 |
1.2.6 奶山羊全年均衡供奶生产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 第25-26页 |
1.2.7 奶山羊饲养管理与饲草料供应 | 第26-29页 |
1.3 试验目的与意义 | 第29-31页 |
试验研究 | 第31-72页 |
第二章 全年均衡供奶生产计划安排与实施 | 第31-41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2页 |
2.1.1 试验地点及试验动物 | 第31页 |
2.1.2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31-32页 |
2.1.3 试验方法 | 第32页 |
2.2 试验生产计划安排 | 第32-34页 |
2.2.1 2016 年 8~9 月份配种计划安排 | 第32-34页 |
2.2.2 2017 年1月份配种计划安排 | 第34页 |
2.2.3 2017 年3月份配种计划安排 | 第34页 |
2.3 生产应用试验生产计划的实施 | 第34-37页 |
2.3.1 试验母羊同期/诱导发情处理 | 第34-35页 |
2.3.2 人工授精 | 第35-37页 |
2.3.3 数据记录与统计分析 | 第37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37-38页 |
2.4.1 各批次母羊配种结果 | 第37-38页 |
2.4.2 生产计划执行结果 | 第38页 |
2.5 讨论 | 第38-40页 |
2.6 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奶山羊低温保存精液稀释液的优化 | 第41-55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5页 |
3.1.1 试验地点及试验动物 | 第41页 |
3.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41-42页 |
3.1.3 精液稀释液的筛选与优化方案 | 第42页 |
3.1.4 精液稀释液的配制 | 第42页 |
3.1.5 精液采集 | 第42页 |
3.1.6 精液品质检查 | 第42-43页 |
3.1.7 稀释液的准备 | 第43页 |
3.1.8 精液稀释 | 第43页 |
3.1.9 精液的降温与保存 | 第43页 |
3.1.10 低温保存精液的质量检测 | 第43-44页 |
3.1.11 数据记录与统计分析 | 第44-45页 |
3.2 结果分析 | 第45-53页 |
3.2.1 筛选试验的结果 | 第45-47页 |
3.2.2 精液稀释液卵黄添加比例优化试验的结果 | 第47-53页 |
3.3 讨论 | 第53-54页 |
3.4 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不同批次配种母羊泌乳期生殖激素与生长激素监测 | 第55-64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55-56页 |
4.1.1 试验动物 | 第55页 |
4.1.2 试验试剂与仪器 | 第55页 |
4.1.3 试验方法 | 第55页 |
4.1.4 数据处理 | 第55-56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56-61页 |
4.2.1 不同批次配种母羊产后泌乳期催乳素水平变化 | 第56-57页 |
4.2.2 不同批次配种母羊产后泌乳期促卵泡素水平变化 | 第57页 |
4.2.3 不同批次配种母羊产后泌乳期促黄体素水平变化 | 第57-58页 |
4.2.4 不同批次配种母羊产后泌乳期孕酮水平变化 | 第58-59页 |
4.2.5 不同批次配种母羊产后泌乳期雌二醇水平变化 | 第59-60页 |
4.2.6 不同批次配种母羊产后泌乳期生长激素水平变化 | 第60-61页 |
4.3 讨论 | 第61-63页 |
4.4 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不同月份产羔母羊泌乳规律的监测 | 第64-72页 |
5.1 材料方法 | 第64-65页 |
5.1.1 试验地点 | 第64页 |
5.1.2 试验动物 | 第64页 |
5.1.3 试验动物营养管理 | 第64页 |
5.1.4 数据采集与整理 | 第64-65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65-68页 |
5.2.1 不同月份产羔母羊的泌乳曲线 | 第65-66页 |
5.2.2 不同月份产羔母羊的泌乳曲线方程 | 第66-68页 |
5.3 讨论 | 第68-71页 |
5.3.1 母羊胎次及年龄对泌乳量的影响 | 第68页 |
5.3.2 泌乳期的营养管理对泌乳量的影响 | 第68-70页 |
5.3.3 气温变化对泌乳量的影响 | 第70-71页 |
5.3.4 建议和措施 | 第71页 |
5.4 小结 | 第71-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附录 | 第78-79页 |
作者简介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