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审查批捕中“社会危险性”条件的司法认定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引言第14-16页
一、社会危险性概述第16-20页
    (一) 社会危险性的法律内涵第16页
    (二) 社会危险性的特征第16-17页
        1. 主客观相结合性第16-17页
        2. 相对确定性第17页
        3. 可变性第17页
    (三) 认定社会危险性的方法第17-20页
        1. 证据认定法第17-18页
        2. 行为主义人格理论法第18页
        3. 自由心证法第18-20页
二、影响社会危险性大小的因素第20-27页
    (一) 犯罪嫌疑人的情况第20-21页
        1. 犯罪嫌疑人基本情况第20页
        2. 过往行为追溯第20-21页
    (二) 罪行情况第21-25页
        1. 犯罪性质第21-22页
        2. 犯罪主观方面第22-23页
        3. 犯罪的方法和手段第23-24页
        4. 犯罪的时间和地点第24页
        5. 犯罪的结果第24页
        6. 犯罪后的态度第24-25页
    (三) 社会环境第25-27页
        1. 家庭环境第25页
        2. 工作环境第25页
        3. 生活环境第25-27页
三、我国审查批捕中社会危险性司法认定存在的问题第27-33页
    (一) 社会危险性认识不统一第27-28页
    (二) 证据意识不强第28-29页
    (三) 观念错误第29-31页
        1. 忽视犯罪嫌疑人权益第29-30页
        2. 重实体轻程序第30页
        3. 宁可错杀不可错放第30页
        4. 地域歧视第30页
        5. 舆论压力第30-31页
    (四) 现行制度缺陷第31-32页
        1. 程序不合理第31页
        2. 业务考评机制不合理第31-32页
    (五) 资源分配失衡第32-33页
        1. 时间紧、任务重第32页
        2. 检察机关办案压力大,人手不足第32-33页
四、我国审查批捕中社会危险性司法认定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法第33-39页
    (一) 明确概念第33-34页
        1. 明确含义第33页
        2. 规定细化第33-34页
    (二) 加强证据意识第34页
    (三) 纠正观念第34-35页
        1. 平等保护第34-35页
        2. 程序正义第35页
        3. 无罪推定第35页
        4. 司法独立第35页
    (四) 完善制度第35-37页
        1. 构建社会调查体系第35-36页
        2. 加强公检机关沟通第36页
        3. 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第36-37页
    (五) 加强资源建设第37-39页
        1. 加强基层人力投入,提高人员业务水平第37页
        2. 建立案件分流制度,合理分配资源第37-39页
五、结语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致谢第43-44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审判视角下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性质与救济途径研究--以章丘人民法院裁判文书为分析对象
下一篇:论食品监管中行刑衔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