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微生物油脂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1.2.1 产油微生物 | 第11-12页 |
1.2.2 产油微生物油脂合成途径 | 第12页 |
1.3 产油微生物产油脂发酵 | 第12-14页 |
1.4 木质纤维素的研究 | 第14-16页 |
1.4.1 木质纤维素概述 | 第14页 |
1.4.2 木质纤维素预处理方法 | 第14-15页 |
1.4.3 木质纤维素水解液中的抑制剂 | 第15-16页 |
1.5 利用木质纤维素水解液生产油脂现状 | 第16-17页 |
1.6 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7-18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8-24页 |
2.1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 第18-19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18页 |
2.1.2 实验所需仪器 | 第18-19页 |
2.1.3 实验所需试剂 | 第19页 |
2.2 菌种培养及水解液制备 | 第19-20页 |
2.2.1 菌种培养 | 第19-20页 |
2.2.2 水解液制备 | 第20页 |
2.3 实验主要方法 | 第20-23页 |
2.3.1 生长曲线测定 | 第20页 |
2.3.2 菌体生物量测定 | 第20页 |
2.3.3 糖浓度测定 | 第20-21页 |
2.3.4 微生物油脂测定 | 第21-22页 |
2.3.5 油脂组成成分分析 | 第22页 |
2.3.6 玉米秸秆成分的测定 | 第22-23页 |
2.4 数据分析 | 第23-24页 |
第3章 适合油脂酵母发酵产油脂的水解液制备研究 | 第24-29页 |
3.1 引言 | 第24页 |
3.2 玉米秸秆的成分测定 | 第24页 |
3.3 不同方法制备玉米秸秆水解液 | 第24-27页 |
3.3.1 碱-双氧水法水解 | 第24-25页 |
3.3.2 稀酸法水解 | 第25-27页 |
3.4 稀硫酸水解法优化 | 第27-2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4章 混合培养对油脂酵母的生长及产油的影响 | 第29-34页 |
4.1 引言 | 第29页 |
4.2 油脂酵母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29-30页 |
4.3 斯达氏油脂酵母与皮状丝孢酵母混合培养生长情况 | 第30-32页 |
4.3.1 碳源 | 第30-31页 |
4.3.2 氮源 | 第31页 |
4.3.3 两种酵母接种比例 | 第31-32页 |
4.3.4 生物量优化条件下油脂产量 | 第32页 |
4.4 玉米秸秆稀硫酸水解液的脱毒处理 | 第32-3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5章 稀酸水解液培养弯曲隐球酵母及条件优化 | 第34-49页 |
5.1 引言 | 第34页 |
5.2 酸性环境下弯曲隐球酵母生长及产油脂情况 | 第34-38页 |
5.2.1 弯曲隐球酵母在最适pH下的产油情况 | 第34-35页 |
5.2.2 维持最适pH时弯曲隐球酵母的产油情况 | 第35页 |
5.2.3 酸性环境下酵母的生长及产油脂 | 第35-36页 |
5.2.4 有机氮环境下酵母的生长及产油脂 | 第36-38页 |
5.3 弯曲隐球酵母在水解液中的生长 | 第38页 |
5.4 酸性环境下弯曲隐球酵母的生长与产油脂 | 第38-42页 |
5.4.1 不同氮源浓度对酵母的影响 | 第38-39页 |
5.4.2 水解液的不同pH值对酵母的影响 | 第39-42页 |
5.5 单因素实验 | 第42-43页 |
5.6 正交实验 | 第43-45页 |
5.7 正交实验结果验证 | 第45-46页 |
5.8 脱毒及灭菌条件下产油脂情况 | 第46页 |
5.9 油脂脂肪酸成分测定 | 第46-47页 |
5.10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