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论文--土壤成分论文

水分与温度对土壤碳氮磷转化的影响及其机理

致谢第7-15页
摘要第15-18页
Abstract第18-21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22-46页
    1.1 土壤干湿交替与冻融交替过程的分布特征第22-26页
        1.1.1 土壤干湿交替过程第22-24页
        1.1.2 土壤冻融交替过程第24页
        1.1.3 气候变化对土壤发生干湿交替和冻融交替过程的影响第24-26页
    1.2 干湿交替对土壤过程的影响及其机制第26-42页
        1.2.1 土壤落干过程第26-31页
        1.2.2 土壤复水过程第31-34页
        1.2.3 干湿交替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第34-35页
        1.2.4 干湿交替对土壤胞外酶活性的影响第35-37页
        1.2.5 干湿交替对土壤养分转化的影响第37-42页
    1.3 温度对土壤养分转化的影响第42-43页
        1.3.1 低温对土壤养分转化的影响第42页
        1.3.2 冻融交替对土壤养分转化的影响第42-43页
    1.4 问题提出与技术路线第43-46页
第2章 干湿交替过程中干旱强度对土壤碳氮磷转化的影响及其机理第46-63页
    2.1 引言第46-47页
    2.2 材料和方法第47-51页
        2.2.1 供试土壤第47页
        2.2.2 试验设计第47-48页
        2.2.3 土壤呼吸速率及养分含量测定第48-49页
        2.2.4 土壤磷脂脂肪酸分析第49页
        2.2.5 数据分析第49-51页
    2.3 结果分析第51-60页
        2.3.1 干湿交替过程中干旱强度对土壤养分转化的影响第51-55页
        2.3.2 干湿交替过程中干旱强度对微生物量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第55-58页
        2.3.3 灭菌与干湿交替对土壤养分转化的影响第58-60页
    2.4 讨论第60-63页
        2.4.1 干湿交替过程中干旱强度对土壤养分转化的影响第60-62页
        2.4.2 干湿交替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养分转化的关系第62-63页
第3章 干湿交替过程中干旱强度对土壤活性磷库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第63-81页
    3.1 引言第63-64页
    3.2 材料和方法第64-69页
        3.2.1 供试土壤采集及其基本理化性质第64-65页
        3.2.2 试验设计第65-66页
        3.2.3 土壤NaHCO_3-P_i和NaHCO_3-P_o含量测定第66页
        3.2.4 磷酸酶、缓冲液以及提取液水解试验操作步骤第66-68页
        3.2.5 有机磷化合物的酶促水解试验与磷素回收率测定第68-69页
        3.2.6 数据分析第69页
    3.3 结果分析第69-76页
        3.3.1 干湿交替过程中干旱强度对土壤NaHCO_3-P_i与NaHCO_3-P_o组分的影响第69-71页
        3.3.2 供试磷酸酶的底物专一性与酶促水解效率分析第71-73页
        3.3.3 干湿交替过程中干旱强度对提取液中酶解态磷组分的影响第73-76页
        3.3.4 干湿交替过程中活性磷组分的释放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第76页
    3.4 讨论第76-81页
        3.4.1 干湿交替过程中干旱强度对土壤提取态磷库组分的影响第76-78页
        3.4.2 磷酸酶特异性水解方法的可靠性分析第78-79页
        3.4.3 干湿交替过程中干旱强度对土壤酶解态有机磷组分的影响第79-80页
        3.4.4 气候变化背景下土壤磷素转化及其环境风险第80-81页
第4章 短期冻融交替对土壤活性磷库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第81-90页
    4.1 引言第81-82页
    4.2 材料和方法第82-83页
        4.2.1 供试土壤第82页
        4.2.2 试验设计第82页
        4.2.3 土壤NaHCO_3-P_i和NaHCO_3-P_o含量测定第82页
        4.2.4 磷酸酶、缓冲液及提取液水解试验操作步骤第82页
        4.2.5 数据分析第82-83页
    4.3 结果分析第83-86页
        4.3.1 短期冻融交替过程中土壤NaHCO_3-P_i与NaHCO_3-P_o组分的变化第83-84页
        4.3.2 短期冻融交替过程中土壤酶解态磷组分的变化第84-86页
    4.4 讨论第86-90页
        4.4.1 短期冻融交替对土壤活性磷库组分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第86-88页
        4.4.2 气候变化背景下冻融交替对土壤磷素转化的影响及环境风险第88-90页
第5章 不同磷源和温度对干湿交替过程中土壤活性磷库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第90-103页
    5.1 引言第90-91页
    5.2 材料和方法第91-93页
        5.2.1 供试土壤和有机肥的基本理化性质第91页
        5.2.2 试验设计第91-92页
        5.2.3 土壤NaHCO_3-P_i和NaHCO_3-P_o含量测定第92页
        5.2.4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磷的测定第92页
        5.2.5 土壤磷酸酶活性的测定第92页
        5.2.6 土壤磷脂脂肪酸图谱分析第92页
        5.2.7 数据分析第92-93页
    5.3 结果分析第93-100页
        5.3.1 土壤NaHCO_3-P_i和NaHCO_3-P_o含量的变化第93-95页
        5.3.2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磷的变化第95-97页
        5.3.3 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第97页
        5.3.4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第97-100页
    5.4 讨论第100-103页
        5.4.1 不同磷源对干湿交替过程中土壤活性磷库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第100-101页
        5.4.2 温度对不同施磷条件下干湿交替过程中土壤活性磷库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第101-103页
第6章 秸秆对干湿交替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及团聚体分布的影响第103-119页
    6.1 引言第103-104页
    6.2 材料和方法第104-106页
        6.2.1 供试土壤和秸秆的基本性质第104页
        6.2.2 试验设计第104-105页
        6.2.3 土壤理化性质、呼吸速率、微生物生物量和代谢熵的测定第105页
        6.2.4 土壤团聚体分布的测定第105页
        6.2.5 土壤酶活性的测定第105-106页
        6.2.6 土壤磷脂脂肪酸图谱分析第106页
        6.2.7 数据分析第106页
    6.3 结果分析第106-115页
        6.3.1 土壤水分及碳氮磷组分的变化第106-108页
        6.3.2 土壤团聚体的分布特征第108-111页
        6.3.3 土壤呼吸速率、微生物生物量及代谢熵的变化第111-112页
        6.3.4 土壤胞外酶活性的变化第112-113页
        6.3.5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第113-115页
    6.4 讨论第115-119页
        6.6.1 秸秆对干湿交替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团聚体分布的影响第115-117页
        6.6.2 秸秆对干湿交替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影响第117-119页
第7章 全文总结第119-122页
    7.1 主要研究结论第119-120页
    7.2 主要创新点第120页
    7.3 研究展望第120-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4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类强烈影响地区土壤与灰尘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下一篇:基于多源遥感数据融合与数据同化的水稻信息提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