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物理论文

面向中学物理教学的三维可视化模型课件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4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水平第11-12页
    1.3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13页
    1.5 本章小结第13-14页
第二章 虚拟实验与三维可视化模型第14-20页
    2.1 虚拟实验与高中物理现状第14-15页
    2.2 三维可视化模型的特色第15页
    2.3 三维可视化模型的类型第15-16页
    2.4 三维可视化模型的发展趋势第16-17页
    2.5 系统开发平台介绍第17-19页
    2.6 研究难点与重点第19页
    2.7 本章小结第19-20页
第三章 课件模型原理及分析第20-33页
    3.1 对高中静电场方向分析第20-27页
        3.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感应起电的分析第20-21页
        3.1.2 电库仑定律的分析第21-22页
        3.1.3 异种电荷电场线的分布的分析第22-23页
        3.1.4 带电粒子在等量同种点电荷场强中的运动的分析第23-25页
        3.1.5 等势面的分析第25-26页
        3.1.6 平行板电容的电场实现第26-27页
    3.2 对高中磁场方向的分析第27-31页
        3.2.1 安培分子电流假说第27-28页
        3.2.2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安培力)的分析第28-30页
        3.2.3 电磁感应的分析第30-31页
    3.3 对高中运动学方向的分析第31-32页
        3.3.1 平抛运动的分析第31-32页
    3.4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四章 课件模型与流程设计第33-44页
    4.1 关于高中电场方向第33-40页
        4.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感应起电第33-34页
        4.1.2 库仑定律第34-35页
        4.1.3 异种电荷电场线的分布第35-36页
        4.1.4 带电粒子在等量同种点电荷场强中的运动第36-37页
        4.1.5 电势能和电势--等势面的实现第37-38页
        4.1.6 平行板电容的电场实现第38-40页
    4.2 关于高中磁场方向的实现第40-42页
        4.2.1 安培分子电流假说的实现第40-41页
        4.2.2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安培力)的实现第41页
        4.2.3 电磁感应的实现第41-42页
    4.3 关于高中运动学方向的实现第42-43页
        4.3.1 平抛运动的实现第42-43页
    4.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五章 模块实现效果与分析第44-78页
    5.1 关于高中电场方向的实现第44-59页
        5.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感应起电的实现第44-45页
        5.1.2 库仑定律的实现第45-46页
        5.1.3 异种电荷电场线的分布的实现第46-50页
        5.1.4 带电粒子在等量同种点电荷场强中的运动的实现第50-54页
        5.1.5 电势能和电势--等势面的实现第54-57页
        5.1.6 平行板电容的电场实现第57-59页
    5.2 关于高中磁场方向的实现第59-73页
        5.2.1 安培分子电流假说的实现第59-63页
        5.2.2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安培力)的实现第63-66页
        5.2.3 电磁感应的实现第66-73页
    5.3 关于高中运动学方向的实现第73-76页
        5.3.1 平抛运动的实现第73-76页
    5.4 本章小结第76-78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8-80页
致谢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两河口水电站前期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下一篇:社会网络关键节点可视化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