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土壤侵蚀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1.2.1 国内外土壤侵蚀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1.2.1.1 基于3S技术的土壤侵蚀监测研究 | 第10-12页 |
1.2.1.2 基于遥感影像的土壤侵蚀信息提取 | 第12-14页 |
1.2.2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土壤侵蚀中的应用 | 第14页 |
1.2.3 不同尺度下的土壤侵蚀研究 | 第14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源 | 第18-22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8-19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18页 |
2.1.2 地质地貌 | 第18页 |
2.1.3 气候 | 第18页 |
2.1.4 植被 | 第18-19页 |
2.1.5 社会经济和土壤侵蚀状况 | 第19页 |
2.2 数据源 | 第19-20页 |
2.3 数据预处理 | 第20-22页 |
2.3.1 遥感影像预处理 | 第20-21页 |
2.3.1.1 辐射校正 | 第20-21页 |
2.3.1.2 几何纠正 | 第21页 |
2.3.2 数据格式转换和投影转换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基于RS技术土壤侵蚀信息提取 | 第22-40页 |
3.1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信息解译 | 第22-30页 |
3.1.1 土地利用分类体系 | 第23-25页 |
3.1.2 mRMR特征选择算法和CART决策树 | 第25-26页 |
3.1.2.1 最大相关最小冗余 | 第25页 |
3.1.2.2 CART决策树 | 第25-26页 |
3.1.3 土地利用信息特征选择 | 第26-29页 |
3.1.3.1 特征构建 | 第27-28页 |
3.1.3.2 特征选择 | 第28-29页 |
3.1.4 基于mRMR和CART算法的分类结果 | 第29页 |
3.1.5 分类结果精度验证 | 第29-30页 |
3.2 植被覆盖度提取 | 第30-35页 |
3.2.1 线性混合像元模型 | 第31页 |
3.2.2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31-32页 |
3.2.3 计算结果精度评价 | 第32-35页 |
3.2.3.1 均方根误差RMS | 第32页 |
3.2.3.2 植被覆盖度实地精度验证 | 第32-35页 |
3.3 土壤水分反演 | 第35-38页 |
3.3.1 TVDI原理 | 第35页 |
3.3.2 TVDI算 | 第35-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四章 基于RUSLE土壤流失量估算 | 第40-54页 |
4.1 水土流失侵蚀模型 | 第40页 |
4.2 RUSLE水土流失因子计算 | 第40-47页 |
4.2.1 地形因子LS | 第40-42页 |
4.2.1.1 坡度计算 | 第40页 |
4.2.1.2 坡长计算 | 第40-41页 |
4.2.1.3 基于栅格数据的地形因子LS计算 | 第41-42页 |
4.2.2 降雨侵蚀因子R | 第42-43页 |
4.2.3 土壤侵蚀因子K | 第43-44页 |
4.2.4 水土保持措施因子P | 第44-45页 |
4.2.5 植被覆盖管理因子C | 第45-47页 |
4.3 土壤侵蚀量计算 | 第47-48页 |
4.4 监测结果验证 | 第48-50页 |
4.5 海坛岛水土流失评价与分析 | 第50-53页 |
4.5.1 水土流失总体特征分析 | 第50-51页 |
4.5.2 水土流失强度与坡度相关性分析 | 第51-52页 |
4.5.3 水土流失强度与植被覆盖度相关性分析 | 第52-5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海坛岛水土流失空间格局分析 | 第54-62页 |
5.1 探索性数据空问分析方法 | 第54-55页 |
5.1.1 全局空间自相关 | 第54页 |
5.1.2 局部空间自相关 | 第54-55页 |
5.1.3 半变异函数 | 第55页 |
5.2 水土流失研究尺度选择 | 第55-56页 |
5.3 基于ESDA的海坛岛水土流失空间格局分析 | 第56-60页 |
5.3.1 全局自相关分析 | 第56-57页 |
5.3.2 局部自相关分析 | 第57-58页 |
5.3.3 海坛岛水土流失空问变异性分析 | 第58-6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六章 基于K-means聚类的海坛岛风蚀危险性评价 | 第62-68页 |
6.1 风蚀危险性因子选取和计算 | 第62-64页 |
6.1.1 风场强度 | 第62页 |
6.1.2 地表起伏度 | 第62-63页 |
6.1.3 土壤水分含量 | 第63页 |
6.1.4 植被覆盖度 | 第63-64页 |
6.2 K-means聚类算法 | 第64-65页 |
6.3 风蚀危险性模型构建 | 第65页 |
6.4 风蚀危险性分析 | 第65-66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7.1 研究成果与创新点 | 第68-69页 |
7.1.1 主要结论与成果 | 第68-69页 |
7.1.2 创新点 | 第69页 |
7.2 不足与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个人简历 | 第82-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