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7-14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7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 第8-9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8页 |
1.2.2 研究框架 | 第8-9页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9-12页 |
1.3.1 国内研究动态 | 第9-10页 |
1.3.2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0-12页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3页 |
1.5 可能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 第13-14页 |
2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2.1 概念阐述 | 第14-15页 |
2.1.1 基础设施 | 第14页 |
2.1.2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 第14页 |
2.1.3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资 | 第14-15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2.2.1 公共产品理论 | 第15页 |
2.2.2 产权理论 | 第15-16页 |
2.2.3 公共投资理论 | 第16-17页 |
3 山西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资概况 | 第17-24页 |
3.1 省政府重视程度日益加大 | 第17-18页 |
3.2 重点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 第18页 |
3.3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相关指标的统计 | 第18-24页 |
3.3.1 完成工程指标 | 第18-20页 |
3.3.2 投入指标 | 第20-22页 |
3.3.3 效益指标 | 第22-24页 |
4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资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4-29页 |
4.1 资金仍存在很大缺口 | 第25-26页 |
4.1.1 政府投资总量不足 | 第25页 |
4.1.2 社会资本参与不积极 | 第25-26页 |
4.1.3 金融支持力度不大 | 第26页 |
4.2 资金监管不到位 | 第26-27页 |
4.2.1 缺乏统筹安排 | 第26-27页 |
4.2.2 资金使用效率低 | 第27页 |
4.2.3 配套资金未落实 | 第27页 |
4.3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产权不明晰 | 第27-28页 |
4.4 补偿措施和奖励政策不完善 | 第28-29页 |
5 国外相关经验的借鉴 | 第29-30页 |
5.1 美国 | 第29页 |
5.2 印度 | 第29-30页 |
5.3 韩国 | 第30页 |
6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资的建议 | 第30-36页 |
6.1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 第30-32页 |
6.1.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增设农田水利专项资金 | 第30-31页 |
6.1.2 建立多元化投资渠道,充分调动社会积极性 | 第31页 |
6.1.3 引导金融资金投向,信贷支持基础设施 | 第31-32页 |
6.2 强化资金使用管理,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 第32页 |
6.2.1 建立资金监管问责机制 | 第32页 |
6.2.2 健全资金绩效考核机制 | 第32页 |
6.2.3 完善p资金拨付使用跟踪制度 | 第32页 |
6.3 产权界定明晰,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 第32-33页 |
6.3.1 明确产权主体,吸引多方投资 | 第32-33页 |
6.3.2 深化产权改革,完善产权制度 | 第33页 |
6.4 强化民办公助,完善以奖代补 | 第33-36页 |
6.4.1 强化民办公助,调动农民积极性 | 第33-34页 |
6.4.2 完善以奖代补,充分发挥激励作用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