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前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腐败推定概述 | 第11-26页 |
第一节 腐败推定的渊源 | 第11-18页 |
一、域外腐败推定的渊源 | 第11-16页 |
二、我国腐败推定的渊源 | 第16-18页 |
第二节 推定与类似概念的辨析 | 第18-22页 |
一、推定与推理 | 第18-19页 |
二、推定与拟制 | 第19-20页 |
三、推定与间接证据证明 | 第20-22页 |
第三节 腐败推定的概念和种类 | 第22-24页 |
一、腐败推定的概念 | 第22-23页 |
二、腐败推定的分类 | 第23-24页 |
第四节 腐败推定的价值 | 第24-26页 |
一、变更证明对象,推动诉讼进程 | 第24页 |
二、便利诉讼证明,兼顾公平效率 | 第24-25页 |
三、引导证明方向,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 | 第25-26页 |
第二章 腐败推定的正当性 | 第26-33页 |
第一节 腐败推定是以社会保护为价值导向的利益平衡 | 第26-28页 |
一、腐败推定符合打击腐败犯罪的刑事政策 | 第26-27页 |
二、腐败推定强化了刑事法律的保护功能 | 第27页 |
三、腐败推定兼顾了人权保障 | 第27-28页 |
第二节 腐败推定体现了刑事诉讼证明发现真实的目标追求 | 第28-30页 |
一、腐败推定可以达到事实真实的基本要求 | 第28-29页 |
二、腐败推定是一种理性的诉讼证明方式 | 第29页 |
三、腐败推定能够更好地规范自由心证的运用 | 第29-30页 |
第三节 腐败推定契合对公职人员的清廉要求 | 第30-33页 |
一、公职人员的特殊性——公职人员拥有广泛的公权力 | 第30页 |
二、权力的趋腐性——公职人员有天然地滥用公权力倾向 | 第30-31页 |
三、公职人员的职务廉洁性——公职人员应受到更严苛的规制 | 第31-33页 |
第三章 腐败推定与证明责任 | 第33-40页 |
第一节 证明责任的解析 | 第33-35页 |
一、英美法系的证明责任 | 第33-34页 |
二、大陆法系的证明责任 | 第34-35页 |
三、我国法律中的证明责任 | 第35页 |
第二节 证明责任的例外 | 第35-37页 |
第三节 推定对证明责任的影响 | 第37-40页 |
一、法律推定是证明责任的特殊规范 | 第37页 |
二、事实推定属于裁判者自由心证范畴 | 第37页 |
三、推定减轻了控方承担的证明责任 | 第37-38页 |
四、推定并未降低证明标准 | 第38页 |
五、推定对被告人证明责任的影响 | 第38-40页 |
第四章 腐败推定的创设和适用 | 第40-56页 |
第一节 腐败推定与无罪推定原则的关系 | 第40-42页 |
一、无罪推定原则的内涵 | 第40页 |
二、腐败推定与无罪推定原则的冲突 | 第40-41页 |
三、腐败推定与无罪推定的调和 | 第41-42页 |
第二节 创设腐败推定的规则建构 | 第42-46页 |
一、我国腐败推定立法的不足 | 第42-43页 |
二、我国腐败推定立法的原则 | 第43-44页 |
三、完善我国腐败推定立法的建构 | 第44-46页 |
第三节 适用腐败推定的规则建构 | 第46-56页 |
一、运用腐败推定的原则 | 第46-47页 |
二、运用腐败推定的程序 | 第47-49页 |
三、腐败推定中被告人的证明责任 | 第49-53页 |
四、腐败推定运用的典型问题 | 第53-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感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