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赔偿程序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引言 | 第12-14页 |
| 一、刑事赔偿程序概述 | 第14-16页 |
| (一) 刑事赔偿程序的性质 | 第14页 |
| (二) 刑事赔偿程序的主体 | 第14-15页 |
| 1、赔偿义务机关 | 第14页 |
| 2、赔偿请求人 | 第14页 |
| 3、实施违法侵权行为的国家工作人员 | 第14-15页 |
| (三) 刑事赔偿程序的功能 | 第15-16页 |
| 二、域外刑事赔偿程序考察 | 第16-20页 |
| (一) 世界范围内刑事赔偿程序的立法概述 | 第16-17页 |
| (二) 部分国家和地区刑事赔偿程序的比较 | 第17-20页 |
| 1、美国刑事赔偿程序 | 第17-18页 |
| 2、德国刑事赔偿程序 | 第18页 |
| 3、我国台湾地区刑事赔偿程序 | 第18-20页 |
| 三、我国刑事赔偿程序现状 | 第20-26页 |
| (一) 我国刑事赔偿程序的立法现状 | 第20-21页 |
| 1、先行处理程序 | 第20页 |
| 2、复议程序 | 第20页 |
| 3、决定程序 | 第20-21页 |
| 4、执行程序 | 第21页 |
| 5、监督程序 | 第21页 |
| 6、追偿程序 | 第21页 |
| (二) 我国刑事赔偿程序的司法现状 | 第21-24页 |
| 1、司法实践中的典型案例 | 第21-22页 |
| 2、司法实践中的流程及分析 | 第22-24页 |
| (三) 我国刑事赔偿程序的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 四、我国刑事赔偿程序的立法建议 | 第26-30页 |
| (一) 细化先行处理程序 | 第26页 |
| (二) 将复议程序设置为选择性程序 | 第26页 |
| (三) 决定程序诉讼化 | 第26-27页 |
| (四) 强化监督程序 | 第27页 |
| (五) 完善执行程序 | 第27页 |
| (六) 构建追偿程序 | 第27-28页 |
| (七) 建立法律援助机制 | 第28-30页 |
| 结论 | 第30-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 致谢 | 第34-36页 |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36-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