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1 文献综述及选题依据 | 第9-15页 |
| ·钙钛矿型汽车尾气催化剂发展历程 | 第9-10页 |
| ·稀土钙钛矿型氧化物的组成、结构及其对汽车尾气的催化活性 | 第10-12页 |
| ·钙钛矿型氧化物简介 | 第10-11页 |
| ·稀土钙钛矿复合氧化物的组成及其对汽车尾气的催化活性 | 第11-12页 |
| ·制备方法及载体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12-14页 |
| ·制备方法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12-13页 |
| ·载体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13-14页 |
| ·选题依据与意义 | 第14-15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15-19页 |
| ·试剂和仪器 | 第15-17页 |
| ·实验试剂 | 第15-16页 |
| ·实验仪器 | 第16-17页 |
| ·催化剂/载体的表征及活性测试方法 | 第17-19页 |
| ·催化剂/载体的表征方法 | 第17页 |
| ·催化剂/载体的活性测试方法 | 第17-19页 |
| 3 浸渍法制备催化剂/载体及其表征和催化活性 | 第19-38页 |
| ·浸渍法制备催化剂的条件优化 | 第19-25页 |
| ·浸渍液浓度对负载率的影响 | 第20-21页 |
| ·浸渍时间对负载率的影响 | 第21-22页 |
| ·焙烧时间对负载率的影响 | 第22-23页 |
| ·焙烧温度对物相的影响 | 第23-24页 |
| ·小结 | 第24-25页 |
| ·不同负载率La_(0.8)Sr_(0.2)CoO_3 /SiO_2的制备、表征及催化活性 | 第25-32页 |
| ·不同负载率La_(0.8)Sr_(0.2)CoO_3 /SiO_2的制备 | 第25页 |
| ·不同负载率La_(0.8)Sr_(0.2)CoO_3 /SiO_2的表征及催化活性 | 第25-32页 |
| ·La_(0.8)Sr_(0.2)MO_3/SiO_2(M=Mn、Fe、Cu、Co)的制备、表征及催化活性 | 第32-37页 |
| ·La_(0.8)Sr_(0.2)MO_3/SiO_2(M=Mn、Fe、Cu、Co)的制备 | 第32-33页 |
| ·La_(0.8)Sr_(0.2)MO_3/SiO_2(M=Mn、Fe、Cu、Co)的表征及催化活性 | 第33-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4 溶胶-凝胶法制备催化剂/载体及其表征和催化活性 | 第38-64页 |
| ·溶胶-凝胶法制备催化剂的条件优化 | 第38-45页 |
| ·柠檬酸与金属比例对负载率和物相的影响 | 第39-40页 |
| ·抽真空时间对负载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 ·焙烧温度对负载率和物相的影响 | 第41-43页 |
| ·焙烧时间对负载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 ·小结 | 第44-45页 |
| ·不同负载率La_(0.8)Sr_(0.2)CoO_3/SiO_2的制备、表征及催化活性 | 第45-51页 |
| ·不同负载率La_(0.8)Sr_(0.2)CoO_3/SiO_2的制备 | 第45-46页 |
| ·不同负载率La_(0.8)Sr_(0.2)CoO_3/SiO_2的表征及催化活性 | 第46-51页 |
| ·La_(0.8)Sr_(0.2-x)Ce_xCoO_3/SiO_2(x=0、0.1、0.2)的制备和表征及催化活性 | 第51-57页 |
| ·La_(0.8)Sr_(0.2-x)Ce_xCoO_3/SiO_2(x=0、0.1、0.2)的制备 | 第51-52页 |
| ·La_(0.8)Sr_(0.2-x)Ce_xCoO_3/SiO_2(x=0、0.1、0.2)/SiO_2的表征及催化活性 | 第52-57页 |
| ·La_(0.8)Ce_(0.2)Co_(1-y)Fe_yO_3/SiO_2(y=0.2、0.4、0.6、0.8)的制备和表征及活性 | 第57-62页 |
| ·La_(0.8)Ce_(0.2)Co_(1-y)Fe_yO_3/SiO_2(y=0.2、0.4、0.6、0.8)的制备 | 第57页 |
| ·La_(0.8)Ce_(0.2)Co_(1-y)Fe_yO_3/SiO_2(y=0.2、0.4、0.6、0.8)的表征及活性 | 第57-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 5 结论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