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窑余热利用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章节安排及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章节安排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2 隧道窑及其余热利用现状 | 第16-24页 |
·隧道窑及其分类概述 | 第16-17页 |
·隧道窑概述 | 第16页 |
·隧道窑分类 | 第16-17页 |
·隧道窑燃料的发展史 | 第17页 |
·隧道窑结构及基本原理 | 第17-20页 |
·隧道窑基本结构 | 第17-19页 |
·隧道窑工作原理 | 第19-20页 |
·隧道窑余热利用现状分析 | 第20-22页 |
·隧道窑余热特征 | 第20页 |
·隧道窑冷却带余热利用现状分析 | 第20-22页 |
·隧道窑余热利用装置 | 第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3 隧道窑余热利用模型建立及数值模拟 | 第24-40页 |
·研究对象选择及干燥室参数 | 第24-27页 |
·研究对象 | 第24页 |
·干燥室最佳热工参数 | 第24-27页 |
·隧道窑模型建立 | 第27-36页 |
·SolidWorks及ICEMCFD简介 | 第27-28页 |
·几何模型的网格划分 | 第28-30页 |
·网格生成方法与质量控制 | 第30页 |
·控制方程的构建 | 第30-32页 |
·湍流模型选取 | 第32-34页 |
·传热模型选择 | 第34-36页 |
·边界条件的确定与模型求解控制方法 | 第36-38页 |
·进出口边界条件确定 | 第37页 |
·壁面边界条件确定 | 第37-38页 |
·模型求解控制 | 第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4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40-66页 |
·未进行余热利用改造结果分析 | 第40-50页 |
·不同时刻温度与速度云图 | 第40-45页 |
·窑内不同位置温度场及速度场分析 | 第45-50页 |
·余热利用改造后结果分析 | 第50-61页 |
·不同时刻温度与速度云图 | 第50-55页 |
·窑内不同位置温度场及速度场分析 | 第55-61页 |
·非DO模型与DO模型对比 | 第61-64页 |
·DO模型对换热均匀度的影响 | 第61-63页 |
·DO模型对换热速率的影响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5 隧道窑余热回收技术方案 | 第66-72页 |
·余热锅炉分类 | 第66-67页 |
·余热锅炉结构设计 | 第67-69页 |
·辐射冷却室结构设计 | 第67页 |
·对流受热面结构设计 | 第67-69页 |
·余热锅炉参数设计与布置 | 第69-70页 |
·参数设计 | 第69-70页 |
·余热锅炉布置 | 第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2页 |
·展望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80-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