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8-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2 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因素 | 第16-22页 |
·大气组成及其结构 | 第16-18页 |
·大气的组成 | 第16页 |
·大气的分层结构 | 第16-18页 |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 | 第18-19页 |
·气溶胶污染物 | 第18页 |
·气态污染物 | 第18-19页 |
·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要素 | 第19-21页 |
·气象因素 | 第19-20页 |
·地形因素 | 第20-21页 |
·小结 | 第21-22页 |
3 点源高斯扩散模型研究 | 第22-36页 |
·扩散模型的选取 | 第22页 |
·高斯模型优点 | 第22-23页 |
·高斯扩散模型的假设条件 | 第23页 |
·高斯扩散模型的表达式 | 第23-29页 |
·高架连续点源基本公式 | 第23-26页 |
·连续排放情况时的表达式 | 第26-28页 |
·瞬时排放情况时的表达式 | 第28-29页 |
·高斯扩散模型的参数确定 | 第29-35页 |
·大气稳定度的计算 | 第29-30页 |
·大气污染扩散参数的计算 | 第30-32页 |
·点源烟气有效高度的求取 | 第32-34页 |
·混合层高度的计算 | 第34-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4 多污染点源评价区域污染浓度值预测 | 第36-42页 |
·数据的预处理 | 第36-37页 |
·求取评价区域内网格中心点及污染点源的坐标 | 第36页 |
·获取污染点源的排放数据及环境参数 | 第36-37页 |
·坐标系变换 | 第37-38页 |
·计算点的筛选 | 第38-39页 |
·评价区域内网格中心点的污染浓度计算 | 第39-40页 |
·浓度值累加方法的改进 | 第40-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5 多污染点源评价区域污染物浓度预测结果可视化及分析对比 | 第42-54页 |
·污染浓度预测结果的可视化 | 第42-45页 |
·普通克里金插值 | 第42-44页 |
·等值线绘制 | 第44-45页 |
·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 第45-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附录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