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新星的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6-10页 |
·红新星的简介 | 第6页 |
·红新星的研究历史 | 第6-7页 |
·研究红新星的意义 | 第7-8页 |
·论文的选题思路、主要内容 | 第8-10页 |
第2章 红新星的观测样本及观测性质 | 第10-18页 |
·基本观测样本 | 第10-18页 |
·银河系内红新星 | 第10-15页 |
·银河系外红新星 | 第15-18页 |
第3章 红新星的观测特性和演化模型 | 第18-24页 |
·红新星的观测特性 | 第18-20页 |
·红新星的演化模型 | 第20-22页 |
·讨论 | 第22-23页 |
·小结 | 第23-24页 |
第4章 红新星的演化 | 第24-29页 |
·V838 Mon和V1309 Sco的演化 | 第24-25页 |
·Monte Carlo方法及基本输入参数 | 第25-26页 |
·红新星演化的分布规律 | 第26-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第5章 红新星星族的研究 | 第29-34页 |
·快速双星演化程序简介 | 第29页 |
·洛希瓣物质交流 | 第29-31页 |
·双星并合 | 第31页 |
·银河系中红新星的诞生率和数目 | 第31-32页 |
·讨论 | 第32-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第6章 红新星前身星的基本性质 | 第34-37页 |
·初始主星质量和轨道周期分布 | 第34-35页 |
·合并前主星质量和轨道周期分布 | 第35-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7-39页 |
·红新星特性和演化的总结 | 第37页 |
·展望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5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