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引言 | 第11页 |
·含有HPI或者HPIC天然产物的结构及其生物活性简介 | 第11-15页 |
·含有HPI或者HPIC天然产物的合成方法 | 第15-24页 |
·酸催化环化 | 第15-16页 |
·溴化-环化 | 第16-18页 |
·氧化环化 | 第18-19页 |
·苯硒化环化 | 第19页 |
·其他亲电试剂引发的环化 | 第19-21页 |
·锡催化的[3+2]环加成 | 第21-22页 |
·以氧化吲哚为底物的环化 | 第22-23页 |
·阻断Fischer吲哚合成法 | 第23-24页 |
·硕士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25页 |
第二章 Cu(I)或Ag(I)催化的异氰乙酸酯与 2-(2-酰胺基苯基)丙烯酸酯串联构建吡咯烷并[2,3-b]吲哚啉骨架的研究 | 第25-41页 |
·前言 | 第25页 |
·实验原料的制备 | 第25-28页 |
·2-(2-酰胺基苯基)丙烯酸酯 1a-1i的制备 | 第25-26页 |
·2-(2-酰胺基苯基)丙烯酸酯 1k和 1l的制备 | 第26页 |
·异氰乙酸酯 2b-2f的制备 | 第26-28页 |
·实验步骤 | 第28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8-41页 |
·实验条件优化 | 第28-31页 |
·反应底物扩展 | 第31-35页 |
·机理讨论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页 |
·产物结构与表征 | 第36-41页 |
第三章 Ag(I)催化的不对称串联反应高效组装吡咯烷并[2,3-b]吲哚啉骨架 | 第41-56页 |
·前言 | 第41页 |
·实验原料制备 | 第41-46页 |
·-(2-酰胺基苯基)丙烯酸酯 1k的制备 | 第41-42页 |
·2-(2-酰胺基苯基)丙烯酸酯 1l的制备 | 第42页 |
·2-(2-酰胺基苯基)丙烯酸酯 1m的制备 | 第42-43页 |
·异氰乙酸酯 2h的制备 | 第43-44页 |
·异氰乙酸酯 2g的制备 | 第44页 |
·配体L1、L2、L3、L4的制备 | 第44-46页 |
·实验步骤 | 第46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6-56页 |
·实验条件优化 | 第46-49页 |
·反应底物扩展 | 第49-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产物结构与表征 | 第53-56页 |
第四章 Ag(I) 催化的不对称串联反应合成手性吡咯烷并[2,3-b]二氢苯并呋喃骨架 | 第56-66页 |
·前言 | 第56页 |
·实验原料制备 | 第56-58页 |
·2-(邻羟苯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 1a和 1b的制备 | 第56-57页 |
·2-(邻羟苯基)丙烯酸酯 1c-1e 的制备 | 第57-58页 |
·实验步骤 | 第58页 |
·不对称催化反应 | 第58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8-66页 |
·实验条件优化 | 第58-61页 |
·底物的扩展 | 第61-63页 |
·产物结构与表征 | 第63-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6页 |
附录 | 第76-94页 |
个人简历与硕士期间相关工作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