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定向增发上市公司业绩实证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6-18页 |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8-20页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8-20页 |
2 概念及理论概述 | 第20-24页 |
·定向增发的基本概念 | 第20页 |
·上市公司进行定向增发的动机 | 第20-21页 |
·项目融资类 | 第20-21页 |
·资产重组类 | 第21页 |
·集团公司整体上市 | 第21页 |
·公司之间的重组置换 | 第21页 |
·吸收合并 | 第21页 |
·论文研究的相关理论 | 第21-24页 |
·代理成本理论 | 第22页 |
·全流通理论 | 第22-23页 |
·业绩评价理论 | 第23-24页 |
3 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现状 | 第24-32页 |
·我国定增市场现状 | 第24-27页 |
·我国定向增发的原则和程序 | 第27-29页 |
·定增基本原则 | 第27页 |
·定增实施程序 | 第27-28页 |
·定增的定价和限售期 | 第28-29页 |
·中国企业定向增发运用存在的问题 | 第29-32页 |
·定向增发价格的确定易于操纵 | 第29页 |
·融资工具供给模式单一 | 第29-30页 |
·融资工具创新缓慢 | 第30-32页 |
4 实证分析 | 第32-46页 |
·研究对象与样本的选取 | 第32-34页 |
·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32-33页 |
·数据来源 | 第33页 |
·衡量时间的确定 | 第33-34页 |
·经营业绩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4-36页 |
·盈利能力 | 第34-35页 |
·偿债能力 | 第35页 |
·发展能力 | 第35-36页 |
·营运能力 | 第36页 |
·模型的构建 | 第36-37页 |
·因子分析 | 第36-37页 |
·模型的构建 | 第37页 |
·实证研究 | 第37-43页 |
·2013年定增上市公司实证分析 | 第37-39页 |
·2012年上市公司定增实证分析 | 第39-41页 |
·2014年上市公司定增实证分析 | 第41-43页 |
·定向增发上市公司综合得分 | 第43页 |
·基于实证分析结果的讨论 | 第43-46页 |
·定向增发前后指标的比较分析 | 第43-44页 |
·定向增发前后经营业绩比较 | 第44-45页 |
·后续研究建议 | 第45-46页 |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6-54页 |
·研究结论及分析 | 第46-48页 |
·研究结论 | 第46页 |
·原因探析 | 第46-48页 |
·政策建议 | 第48-54页 |
·完善我国企业定向增发融资的政策体系 | 第48-49页 |
·构建多元化定向增发工具供给的资本市场 | 第49-50页 |
·提升定向增发企业的融资能力 | 第50-52页 |
·培育我国企业定向增发融资模式的创新环境 | 第52-54页 |
6 总结及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