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型声学超材料隔声特性研究
| 摘要 | 第1-12页 |
| Abstract | 第12-1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5-30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16页 |
| ·隔声特性算法与传统隔声材料 | 第16-19页 |
| ·隔声性能的评价 | 第16页 |
| ·隔声特性计算方法 | 第16-17页 |
| ·传统隔声材料隔声性能 | 第17-19页 |
| ·声学超材料研究综述 | 第19-27页 |
| ·声学超材料起源 | 第20-21页 |
| ·声学超材料研究概述 | 第21-23页 |
| ·声学超材料隔声研究现状 | 第23-26页 |
| ·薄膜型声学超材料研究进展 | 第26-27页 |
| ·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30页 |
| ·薄膜型声学超材料研究现状 | 第27页 |
| ·研究目标与研究思路 | 第27-29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29-30页 |
| 第2章 隔声特性计算方法研究 | 第30-55页 |
| ·隔声特性的解析计算方法 | 第30-44页 |
| ·膜的振动方程 | 第30-32页 |
| ·膜结构的自由振动分析 | 第32-38页 |
| 矩形张紧膜 | 第32-35页 |
| 圆形张紧膜 | 第35-38页 |
| ·膜结构的声振特性计算 | 第38-44页 |
| ·隔声特性的有限元计算方法 | 第44-47页 |
| ·流体单元有限元处理 | 第44-45页 |
| ·固体单元有限元处理 | 第45-46页 |
| ·张紧膜单元非线性有限元处理 | 第46-47页 |
| ·解析计算方法验证 | 第47-54页 |
| ·理论模型 | 第47-48页 |
| ·模态数的选取原则 | 第48-50页 |
| ·数据对比 | 第50-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3章 隔声机理与调控规律研究 | 第55-81页 |
| ·隔声的物理机制 | 第55-64页 |
| ·隔声曲线与相位曲线 | 第55-57页 |
| ·模态频率与模态振型 | 第57-61页 |
| ·声振特性 | 第61-63页 |
| ·等效质量密度 | 第63-64页 |
| ·隔声特性的调控规律 | 第64-79页 |
| ·薄膜面密度对隔声量的影响 | 第65-67页 |
| ·附加质量面密度对隔声量的影响 | 第67-70页 |
| ·薄膜尺寸对隔声量的影响 | 第70-72页 |
| ·附加质量尺寸对隔声量的影响 | 第72-74页 |
| ·薄膜张紧力对隔声量的影响 | 第74-76页 |
| ·附加质量位置对隔声量的影响 | 第76-79页 |
|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 第4章 宽频段噪声隔离技术研究 | 第81-109页 |
| ·多单元结构隔声特性分析 | 第81-93页 |
| ·含两不同单元结构 | 第82-90页 |
| ·含多不同单元结构 | 第90-93页 |
| ·多层结构隔声特性分析 | 第93-97页 |
| ·多附加质量结构隔声特性分析 | 第97-100页 |
| ·大型构件隔声特性研究 | 第100-10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9-112页 |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09-110页 |
| ·研究展望 | 第110-112页 |
| 致谢 | 第112-11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3-123页 |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