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基于风险效用视角的可转换债券融资研究

内容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研究背景第9-12页
   ·文献综述第12-15页
     ·后门股权假设第12页
     ·后门权益理论的延仲——二期模型第12-13页
     ·风险不敏感假说第13-14页
     ·可转换债券的条款设计第14-15页
   ·论文框架和研究方法第15-17页
     ·论文框架第15页
     ·论文的特点第15页
     ·本文的不足之处第15-17页
第2章 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基本特征及现状第17-25页
   ·可转换债券的基本特征第17-21页
     ·可转换债券的基本概念第17页
     ·可转换债券与其他融资产品的比较第17-18页
     ·可转换债券的条款分析第18-19页
     ·可转换债券的种类第19-20页
     ·可转换债券的投资者分类第20-21页
   ·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现状第21-25页
     ·可转债余额总量第21页
     ·期限结构第21页
     ·行业分类第21-25页
第3章 可转换债的理论分析第25-34页
   ·投资者的风险效用函数分析第25-28页
     ·金融风险的定义与度量第25页
     ·期望效用函数理论与风险规避第25-26页
     ·Allais悖论及解释第26-27页
     ·期望效用函数的扩展——考虑不确定性发生时间不同的情形第27-28页
   ·可转换债券融资分析第28-34页
     ·基本假设第28-29页
     ·基于风险效用的可转换债券第29-30页
     ·转换债券的定价问题第30-33页
     ·对可转债的预测第33-34页
第4章 理论的实证检验第34-45页
   ·可转换债的相关分析第34-35页
     ·可转债发行规模和其他融资的比较第34页
     ·可转债的投资者类型分析第34页
     ·公司规模对比情况第34-35页
   ·可转债选择的Logit回归检验第35-40页
     ·数据采集第35页
     ·检验方法第35页
     ·自变量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检验第35-37页
     ·回归模型的建立第37-38页
     ·回归结果分析第38-40页
     ·稳健性检验第40页
   ·市盈率和投资者信心指数对可转债融资占比影响的实证研究第40-45页
     ·数据来源与方法说明第40-41页
     ·平稳性检验第41页
     ·协整检验第41-43页
     ·格兰杰因果检验第43-45页
第5章 结论与建议第45-47页
   ·主要结论第45页
   ·建议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后记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民币国际化策略研究--基于日元与澳元的经验
下一篇: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对货币政策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