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人·声音·音乐 | 第11-15页 |
第一节 人的身心灵中的声音 | 第11-13页 |
一、体内的声音 | 第11-12页 |
二、心内的声音——心音 | 第12页 |
三、灵——灵魂内在的波动 | 第12-13页 |
第二节 身体内外声音的互动 | 第13页 |
第三节 特殊的人造声音——音乐 | 第13-15页 |
一、什么样的声音称为音乐 | 第14页 |
二、从文字的象形中求索音的内涵及外延 | 第14页 |
三、制造音乐的要素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意识、潜意识与意识形态——生命的指挥和运作系统 | 第15-33页 |
第一节 主观世界(精神世界) | 第15-17页 |
第二节 意识与潜意识及其内部的运作情况 | 第17-21页 |
一、意识——指挥 | 第17-18页 |
二、潜意识过滤系统——执行自我保护任务 | 第18-19页 |
三、潜意识——自主运行系统 | 第19页 |
四、无意识——高级本能 | 第19-20页 |
五、身体 | 第20页 |
六、身体的反馈信息 | 第20页 |
七、身体外部——环境即是客观世界 | 第20页 |
九、废弃——潜意识不接受的指令信息 | 第20-21页 |
第三节 意识形态 | 第21-22页 |
一、意识形态可以改变 | 第21页 |
二、改造你的意识形态 | 第21-22页 |
第四节 音乐与意识和潜意识 | 第22-25页 |
一、音乐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底蕴——音乐是意识形态的背景 | 第22-24页 |
二、音乐所承载的是境界——音乐是一种能量 | 第24页 |
三、音乐作品的创作——作者潜意识能量的心音展示和体现 | 第24-25页 |
四、音乐与意识和潜意识小结 | 第25页 |
第五节 潜能开发的必由之路——拓展心灵空间 | 第25-30页 |
一、用叛逆思维来拓展意识领域 | 第27页 |
二、用宁静放松的方法来拓展意识领域 | 第27-28页 |
三、打破你的已有习惯——突破潜意识防线的有效手段 | 第28页 |
四、利用静思、冥想拓展意识领域 | 第28-29页 |
五、利用音乐的潜意识背景功能给潜意识充电 | 第29页 |
六、采用静坐撑开你的心灵空间 | 第29-30页 |
第六节 万物皆为能量 | 第30-33页 |
一、生命是能量存在的一种具体形式 | 第30页 |
二、正确的消费能量就是节约生命 | 第30-31页 |
三、用更新观念、改变生活方式来补充生命能量 | 第31页 |
四、科学的管理时间 | 第31-32页 |
五、关于能量的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人琴合一系统及技术 | 第33-43页 |
第一节 承待解决的问题 | 第33页 |
第二节 人琴合一系统的依据 | 第33-34页 |
第三节 建立人琴合一技术的模型 | 第34-35页 |
第四节 人的要素——身心灵 | 第35页 |
第五节 琴的要素——琴和弓的身心灵 | 第35页 |
第六节 演奏与乐谱——音乐作品的身心灵 | 第35-36页 |
第七节 意识在人、琴、乐谱之间的担任角色和作用 | 第36页 |
第八节 潜意识和无意识——从互动到同动共振 | 第36-37页 |
第九节 终极境界——人琴合一 | 第37-38页 |
第十节 慢慢内求之路——突破和飞跃 | 第38-39页 |
一、扩充 | 第38页 |
二、蓄满 | 第38页 |
三、突破 | 第38页 |
四、循环上升——哲学中的螺旋式上升 | 第38-39页 |
第十一节 人琴合一技术的操作方法 | 第39-43页 |
一、人琴合一的基础训练 | 第39-40页 |
二、人琴合一技术的具体方法 | 第40-42页 |
三、人琴合一系统进程 | 第42页 |
四、练习人琴合一技术的效果——改变了原来的生活方式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尝试全新的小提琴学习方式 | 第43-52页 |
第一节 小提琴学习及演奏中身体机能完美保护和发挥 | 第43-46页 |
一、能量充足就不会被伤害 | 第43页 |
二、消除意识指令与潜意识指令的矛盾就不会被伤害 | 第43-44页 |
三、完全可以修复已经发生的伤害 | 第44页 |
四、关于身体和小提琴机能启动的阐述 | 第44-45页 |
五、日常生活中身体机能锻炼和维护 | 第45-46页 |
第二节 关于人琴合一“禅”注示 | 第46页 |
第三节 入态中的真言 | 第46-48页 |
第四节 人琴合一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及学习小提琴的体会 | 第48-52页 |
一、人琴合一技术在教学中的尝试性应用 | 第48-49页 |
二、学习小提琴的体会 | 第49-52页 |
综述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