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通星集团财务监控制度体系设计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20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研究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9-20页 |
·研究创新之处 | 第19页 |
·研究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第2章 运通星集团财务监控的理论分析 | 第20-27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企业集团 | 第20-21页 |
·财务监控 | 第21页 |
·理论综述 | 第21-26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1-24页 |
·会计寻租理论 | 第24-25页 |
·财务预警系统理论 | 第25-26页 |
·财务监控的基本模式 | 第26-27页 |
·集权模式 | 第26页 |
·混合模式 | 第26-27页 |
第3章 运通星集团财务监控现状 | 第27-37页 |
·运通星集团历史沿革及发展现状 | 第27-29页 |
·运通星集团股权投资现状 | 第29页 |
·运通星集团财务监控现状 | 第29-34页 |
·财务组织制度 | 第30-31页 |
·财务决策制度 | 第31页 |
·财务控制制度 | 第31页 |
·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 第31-33页 |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主体是集团总部 | 第33页 |
·财务审批经二次风险评估方可执行 | 第33-34页 |
·运通星集团财务监控中存在的问题 | 第34-37页 |
·资金集中管理的程度有待继续提高 | 第34页 |
·风险控制能力有待提高 | 第34-35页 |
·资金集中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高 | 第35-36页 |
·公司治理结构混乱,投资风险管理环境基础薄弱 | 第36页 |
·管理程序不尽完善,缺乏合理的投资风险管理方式 | 第36-37页 |
第4章 运通星集团财务监控制度体系的设计 | 第37-50页 |
·目标和基本原则 | 第37-38页 |
·基本思路 | 第38页 |
·总体模式选择 | 第38-40页 |
·财务风险检测的指标选择 | 第40-42页 |
·盈利能力指标 | 第41页 |
·营运能力指标 | 第41-42页 |
·发展能力指标 | 第42页 |
·偿债能力指标 | 第42页 |
·财务预警综合指数测度 | 第42-44页 |
·财务监控体系设计 | 第44-48页 |
·财务预算监控体系设计 | 第44-47页 |
·资金监控体系设计 | 第47-48页 |
·内部风险监控体系设计 | 第48页 |
·财务控制影响因素分析 | 第48-50页 |
第5章 运通星集团实施财务监控的保障措施 | 第50-54页 |
·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 | 第50页 |
·预算控制的实施 | 第50-51页 |
·加强投资管理控制 | 第51页 |
·实行内部审计管理 | 第51页 |
·兼顾监督与激励 | 第51-54页 |
·监督机制 | 第52页 |
·激励机制 | 第52-54页 |
第6章 结论与有待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有待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