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引言 | 第11页 |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程 | 第11-13页 |
·第一代、第二代太阳能电池 | 第12页 |
·第三代新型太阳能电池 | 第12-13页 |
·胶体量子点 | 第13-15页 |
·胶体量子点的分类和制备方法 | 第13页 |
·胶体量子点的性能和应用 | 第13-15页 |
·PbS胶体量子点 | 第15-17页 |
·TiO_2电子传输层在新型太阳能电池中的研究 | 第17-19页 |
·TiO_2的晶体结构 | 第17页 |
·一维TiO_2纳米材料的种类 | 第17-18页 |
·一维TiO_2纳米阵列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本文选题的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19-22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设备和表征方法 | 第22-29页 |
·实验试剂 | 第22-23页 |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3-25页 |
·PbS量子点合成系统 | 第23-24页 |
·金红石型TiO_2纳米棒合成设备 | 第24页 |
·真空热蒸发镀膜设备 | 第24页 |
·其他仪器 | 第24-25页 |
·材料及器件表征仪器 | 第25-29页 |
·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 | 第25页 |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 第25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25-26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26页 |
·电化学工作站 | 第26-27页 |
·X射线衍射仪 | 第27页 |
·原子力显微镜 | 第27页 |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 | 第27-28页 |
·太阳能测试系统 | 第28-29页 |
第三章 PbS量子点/TiO_2纳米粒子异质结器件的制备及性能 | 第29-43页 |
·引言 | 第29页 |
·PbS量子点及PbS量子点/TiO_2纳米粒子异质结电池的制备 | 第29-31页 |
·PbS量子点的制备 | 第29-30页 |
·PbS量子点/ TiO_2纳米粒子异质结器件的制备 | 第30-3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1-42页 |
·粒径对PbS量子点吸收光谱的影响 | 第31-32页 |
·配体对PbS量子点表面结构的影响 | 第32-34页 |
·不同配体处理的PbS量子点薄膜能级结构计算 | 第34-35页 |
·PbS量子点粒径对异质结器件性能的影响 | 第35-38页 |
·不同配体对异质结器件稳定性的影响 | 第38-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PbS量子点/TiO_2纳米棒异质结器件的制备和性能 | 第43-54页 |
·引言 | 第43页 |
·TiO_2纳米棒合成及PbS量子点/TiO_2纳米棒异质结电池的制备 | 第43-44页 |
·TiO_2纳米棒的合成 | 第43-44页 |
·PbS量子点/TiO_2纳米棒异质结电池的制备 | 第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52页 |
·TiO_2纳米棒的晶体结构和光学性质 | 第44-45页 |
·生长衬底对TiO_2纳米棒形貌的影响 | 第45-46页 |
·反应物浓度对TiO_2纳米棒生长的影响 | 第46-47页 |
·反应时间对TiO_2纳米棒生长的影响 | 第47-49页 |
·反应温度对TiO_2纳米棒生长的影响 | 第49-50页 |
·TiO_2纳米棒长度对异质结器件性能的影响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