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紫苏内酯合成废水的脱酸脱盐过程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概述 | 第11-2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醋酸废水的处理工艺概述 | 第11-16页 |
| ·精馏法 | 第11-13页 |
| ·酯化法 | 第13页 |
| ·中和法 | 第13-14页 |
| ·吸附法 | 第14页 |
| ·膜分离法 | 第14-15页 |
| ·液液萃取法 | 第15-16页 |
| ·硫酸钠废水的处理工艺概述 | 第16-19页 |
| ·蒸发结晶法 | 第16页 |
| ·冷却结晶法 | 第16-17页 |
| ·溶析结晶法 | 第17-18页 |
| ·共晶冷冻结晶 | 第18-19页 |
| ·本文的技术路线 | 第19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0-21页 |
| 第2章 分析方法 | 第21-27页 |
| ·实验试剂 | 第21-22页 |
| ·实验仪器 | 第22页 |
| ·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 | 第22-24页 |
| ·重铬酸钾法测量COD | 第22-23页 |
| ·废水中的COD | 第23-24页 |
| ·SO_4~(2-)含量的测定 | 第24-25页 |
| ·盐酸联苯胺分离-酸碱滴定法 | 第24-25页 |
| ·废水中的SO_4~(2-) | 第25页 |
| ·醋酸含量的测定 | 第25-27页 |
| ·NaOH滴定法 | 第25-26页 |
| ·废水中的醋酸 | 第26-27页 |
| 第3章 模拟液中醋酸的萃取分离 | 第27-51页 |
| ·络合萃取 | 第27-28页 |
| ·基本原理 | 第27页 |
| ·络合萃取法的优势 | 第27-28页 |
| ·络合萃取法实施的关键 | 第28页 |
| ·实验方法 | 第28-31页 |
| ·模拟液的配置 | 第28-29页 |
| ·单级萃取 | 第29页 |
| ·多级逆流萃取 | 第29-3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1-46页 |
| ·三种萃取剂的萃取能力 | 第31-33页 |
| ·硫酸钠对萃取过程的影响 | 第33-35页 |
| ·萃取相比、萃取剂组成对单级萃取的影响 | 第35-40页 |
| ·醋酸浓度对单级萃取的影响 | 第40页 |
| ·萃取级数的简捷计算 | 第40-43页 |
| ·分液漏斗多级逆流萃取 | 第43-45页 |
| ·三级连续逆流萃取 | 第45-46页 |
| ·萃取剂的回收 | 第46-49页 |
| ·蒸馏法回收醋酸 | 第46-48页 |
| ·NaOH反萃萃取相中的醋酸 | 第48-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第4章 废水中硫酸钠的分离 | 第51-60页 |
| ·实验方法 | 第51-52页 |
| ·共晶冷冻结晶法 | 第52-56页 |
| ·硫酸钠的共晶浓度的测定 | 第53-54页 |
| ·硫酸钠的共晶温度的测定 | 第54页 |
| ·共晶冷冻结晶法的脱盐效果 | 第54-56页 |
| ·冷却结晶法 | 第56-57页 |
| ·直接回收萃余相中的硫酸钠 | 第56页 |
| ·加晶种回收萃余相中的硫酸钠 | 第56-57页 |
| ·溶析结晶法 | 第57-58页 |
| ·温度对硫酸钠回收率的影响 | 第57-58页 |
| ·甲醇与水的质量比对硫酸钠回收率的影响 | 第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 第5章 废水脱酸脱盐工艺研究 | 第60-65页 |
| ·实验方法 | 第60-61页 |
| ·废水中醋酸的脱除 | 第61-62页 |
| ·废水中醋酸的单级萃取 | 第61-62页 |
| ·废水中醋酸的三级逆流萃取 | 第62页 |
| ·废水中SO_4~(2-)的脱除 | 第62-63页 |
| ·废水的COD | 第63-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 ·结论 | 第65-66页 |
| ·展望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 作者在硕士学习期间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