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21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0-14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7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4-16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一、教师资格制度 | 第17-18页 |
二、教师资格认证标准 | 第18页 |
三、教师执照(licensure)和教师资格证书(certification) | 第18-19页 |
第四节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9-20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9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第五节 论文框架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 | 第21-38页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一、语言观取向研究 | 第21-23页 |
二、语言习得过程模式研究 | 第23-25页 |
第二节 相关研究 | 第25-38页 |
一、教师专业化研究 | 第25-27页 |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取向研究 | 第27-29页 |
三、教师专业素质研究 | 第29-31页 |
四、外语教师专业素质研究 | 第31-38页 |
第三章 《入职执照示范标准》的分析 | 第38-49页 |
第一节 《入职执照示范标准》的基本内容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入职执照示范标准》的内容分析 | 第40-49页 |
一、语言知识维度 | 第41-42页 |
二、语言教学能力维度 | 第42-46页 |
三、语言教学情意维度 | 第46-49页 |
第四章 《全球语言标准》的分析 | 第49-61页 |
第一节 《全球语言标准》的基本内容 | 第50-51页 |
第二节 《全球语言标准》的内容分析 | 第51-61页 |
一、语言知识维度 | 第51-55页 |
二、语言教学能力维度 | 第55-59页 |
三、语言教学情意维度 | 第59-61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61-73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61-67页 |
一、《入职执照示范标准》、《全球语言标准》与《外语学习标准:准备迎接21世纪》遥相呼应—指向沟通和理解 | 第61-63页 |
二、《入职执照示范标准》和《全球语言标准》主线是“以学习者为中心” | 第63-64页 |
三、《入职执照示范标准》和《全球语言标准》均关注对教师的“知”和“能”进行基于表现(performance-based)的评价 | 第64-65页 |
四、《入职执照示范标准》和《全球语言标准》皆详尽、不空泛,指导性强 | 第65-66页 |
五、《入职执照示范标准》和《全球语言标准》一脉相承,相互衔接,层层递进 | 第66-67页 |
第二节 建议 | 第67-72页 |
一、资格认证标准应以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为基础 | 第68-69页 |
二、资格认证标准应立足我国传统,兼收并蓄 | 第69页 |
三、资格认证标准应详尽、严格、易于执行,切勿流于形式 | 第69-70页 |
四、资格认证标准可分级制定,以此来增加其可行性和针对性 | 第70-72页 |
第三节 不足之处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