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7页 |
1 绪论 | 第17-29页 |
·研究背景 | 第17-18页 |
·大采高综采技术国内外现状 | 第18-26页 |
·采场覆岩结构理论 | 第18-22页 |
·大采高长工作面围岩控制技术 | 第22-23页 |
·国内大采高技术应用实践 | 第23-26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6-29页 |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2 大采高长工作面采场围岩活动机理研究 | 第29-47页 |
·工程背景 | 第29-37页 |
·采区地质条件 | 第29-31页 |
·工作面概况 | 第31-34页 |
·围岩物理力学性能测试 | 第34-37页 |
·采场覆岩运动的基本特点 | 第37-38页 |
·采场围岩整体力学模型 | 第38-39页 |
·顶板岩层的挠曲及其应力分布 | 第39-42页 |
·周期断裂前基本顶的下沉与应力分布 | 第42-45页 |
·煤体屈服区长度计算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3 不同开采因素条件下大采高长工作面围岩应力分布规律 | 第47-69页 |
·数值模型 | 第47-50页 |
·建立数值模型 | 第47-49页 |
·边界条件 | 第49页 |
·力学参数的选择 | 第49页 |
·模拟过程 | 第49-50页 |
·工作面参数对围岩应力影响的模拟结果分析 | 第50-67页 |
·工作面长度对围岩应力影响 | 第50-53页 |
·工作面开采高度对围岩应力影响 | 第53-56页 |
·工作面倾角对围岩应力影响 | 第56-59页 |
·工作面长度对侧向支承压力影响 | 第59-62页 |
·煤柱宽度对回采巷道围岩稳定的影响 | 第62-67页 |
·小结 | 第67-69页 |
4 大采高长工作面顶板结构及运动规律 | 第69-105页 |
·大采高长工作面顶板结构分析 | 第69-80页 |
·关键层原理 | 第69-73页 |
·关键层分析 | 第73-76页 |
·关键层对覆岩运动的控制作用 | 第76-77页 |
·顶板三带分析 | 第77-80页 |
·大采高长工作面直接顶特征分析 | 第80-84页 |
·直接顶受力变形分析 | 第80-82页 |
·结果分析 | 第82-84页 |
·大采高长工作面顶板破断过程的相似材料模拟 | 第84-92页 |
·相似模拟方案 | 第84-87页 |
·工作面走向上覆岩层垮落规律分析 | 第87-91页 |
·工作面长度变化上覆岩层垮落规律分析 | 第91-92页 |
·大采高长工作面顶板运动规律实测分析 | 第92-103页 |
·工作面初采阶段来压特征分析 | 第92-95页 |
·工作面回采阶段顶板来压特征分析 | 第95-97页 |
·工作面末采阶段顶板来压特征分析 | 第97-101页 |
·长工作面与普通工作面顶板来压特征比较分析 | 第101-103页 |
·小结 | 第103-105页 |
5 大采高长工作面支架-围岩系统作用机理分析 | 第105-135页 |
·支架—围岩系统动态平衡理论 | 第105-113页 |
·支架—围岩力学模型分析 | 第105-108页 |
·支架工作阻力分析 | 第108-112页 |
·支架—围岩体系的刚度分析 | 第112-113页 |
·支架—围岩关系及控制参数数值模拟分析 | 第113-125页 |
·方案设计 | 第113-115页 |
·数值计算模型 | 第115-116页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116-125页 |
·大采高长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的理论计算 | 第125-128页 |
·大采高长工作面顶板控制力学模型 | 第125-126页 |
·按支架结构进行工作阻力验算 | 第126-128页 |
·大采高长工作面支架适应性实测分析 | 第128-133页 |
·支架初撑力统计与分析 | 第128-129页 |
·支架末阻力统计与分析 | 第129-130页 |
·支架加权工作阻力统计与分析 | 第130-133页 |
·安全阀开启率分析 | 第133页 |
·小结 | 第133-135页 |
6 结论 | 第135-137页 |
·主要结论 | 第135-136页 |
·创新点 | 第136页 |
·下一步研究工作 | 第136-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45页 |
致谢 | 第145-147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147-148页 |
作者简介 | 第147页 |
读博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147-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