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移民模式及可持续性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绪论 | 第8-17页 |
| ·生态移民的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 ·环境现状 | 第8-9页 |
| ·政策背景 | 第9-10页 |
| ·生态移民的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 ·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生态移民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 2. 我国生态移民的概况 | 第17-26页 |
| ·我国生态移民的历史进程 | 第17-20页 |
| ·历史上自发进行的生态移民 | 第17-18页 |
|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主导的生态移民 | 第18-20页 |
| ·我国生态移民的成效 | 第20-22页 |
| ·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 | 第20-21页 |
| ·推进了农村扶贫开发 | 第21页 |
| ·加快了城镇化进程 | 第21-22页 |
| ·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 | 第22页 |
| ·我国生态移民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2-26页 |
| ·生态移民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3页 |
| ·生态移民的社会适应问题 | 第23-26页 |
| 3. 我国生态移民的模式 | 第26-34页 |
| ·城镇化发展模式 | 第26-28页 |
| ·以宁夏“吊庄”生态移民为例 | 第26-27页 |
| ·以三江源生态移民为例 | 第27-28页 |
| ·产业化发展模式——以三峡库区生态移民为例 | 第28-31页 |
| ·“城镇化+产业化”双重发展的优选生态移民模式 | 第31-34页 |
| 4. 推进我国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要素分析 | 第34-41页 |
| ·政策要素 | 第34-36页 |
| ·战略规划 | 第34-35页 |
| ·制度保障 | 第35-36页 |
| ·物质要素 | 第36-37页 |
| ·补偿性保障 | 第36-37页 |
| ·发展性保障 | 第37页 |
| ·对进一步完善生态移民工程的具体建议 | 第37-41页 |
| ·科学优化现址选择 促进旧地生态修护 | 第38-39页 |
| ·加强思想宣传教育 注重社区文化整合 | 第39-40页 |
| ·提高监督管理水平 强化制度保障建设 | 第40-41页 |
| 结语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 个人简介 | 第45-46页 |
| 导师简介 | 第46-47页 |
| 获得成果清单 | 第47-48页 |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