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各种企业经济论文--中小型企业、乡镇企业论文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运行效率评价及主导模式选择--基于辽宁省数据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18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15页
     ·研究背景第14页
     ·研究意义第14-15页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5-16页
     ·研究方法第15页
     ·技术路线第15-16页
   ·研究创新第16-18页
第二章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运行效率及主导模式选择综述第18-25页
   ·信用担保机构运行效率研究第18-21页
     ·信用担保支持论第18-20页
     ·信用担保谨慎论第20-21页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主导模式选择第21-24页
     ·政策性担保为主导模式的文献综述第21-22页
     ·商业性担保为主导模式的文献综述第22-23页
     ·互助性担保为主导模式的文献综述第23页
     ·共同发展的无主导模式的文献综述第23-24页
   ·文献评述第24-25页
第三章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及相关理论第25-28页
   ·信用担保定义第25页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模式的定义及分类第25-26页
     ·政策性担保机构第25页
     ·商业性担保机构第25-26页
     ·互助性担保机构第26页
   ·信用担保相关理论第26-28页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26页
     ·信贷配给理论第26-27页
     ·风险转嫁及分散理论第27-28页
第四章 国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经验借鉴第28-33页
   ·日本政策性担保机构经验借鉴第28-29页
     ·双重担保制度第28页
     ·市场化、规范化运作财政资金第28-29页
     ·信用担保紧贴国家政策目标第29页
     ·完善的监管制度第29页
   ·意大利互助性担保机构经验借鉴第29-30页
     ·企业间互助担保机构第29-30页
     ·行业间互助担保体系第30页
     ·政府公共担保基金第30页
   ·美国商业性担保机构经验借鉴第30-31页
     ·担保品种多样化,适应不同需求第30-31页
     ·严格的担保流程及风控机制第31页
   ·日意美不同模式担保机构经验对我国启示第31-33页
第五章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现状分析第33-38页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过程第33-34页
     ·初步探索阶段(1992年至1998年)第33页
     ·积极推动阶段(1998年至2000年)第33页
     ·试点规范阶段(2000年至2002年)第33-34页
     ·快速发展阶段(2003年至今)第34页
   ·辽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基本现状第34-36页
     ·担保机构资金实力和贡献能力较强第34页
     ·政策性担保机构作用突出第34-35页
     ·商业性担保机构发展迅猛第35页
     ·各类担保机构风险控制较强第35页
     ·担保机构地区差异性明显第35-36页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面临主要问题第36-38页
     ·担保机构整体实力较强但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第36页
     ·政策性担保机构在波动中下降第36-37页
     ·商业性担保机构发展快但风险高第37页
     ·互助性担保机构发展艰难第37-38页
第六章 基于DEA评价方法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运行效率分析第38-52页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运行效率度量方法综述第38-40页
     ·财务比率分析法第38-39页
     ·成本收益法第39页
     ·主成分分析法第39-40页
     ·投入产出法第40页
   ·基于DEA方法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运行效率实证研究第40-45页
     ·DEA模型第40-42页
     ·样本选取及指标确定第42-43页
     ·信用担保机构运行效率模型测算第43-45页
   ·模型测算结果分析第45-52页
     ·信用担保机构样本整体运行效率水平分析第45页
     ·规模效率水平低下是担保机构运行效率低的首要原因第45-46页
     ·纯技术效率水平依旧存在提升的潜力第46页
     ·不同模式信用担保机构运行效率评价第46-50页
     ·非有效信用担保机构投入冗余、产出不足及其改进分析第50-52页
第七章 辽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主导模式选择及政策建议第52-56页
   ·坚持以政策性为主,商业性与互助性为辅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第52-53页
   ·加大政府对信用担保机构的支持力度第53-54页
   ·建立健全与信用担保相关的法律制度第54页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第54页
   ·研究不足及展望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致谢第60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部控制与管理者代理成本的关系研究--以上市公司TMT行业为例
下一篇: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