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下黄淮海平原人地关系研究--基于综合承载力方法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30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问题 | 第11-27页 |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27-28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8-30页 |
第二章 基于综合承载力的人地关系研究理论架构 | 第30-49页 |
·基础理论 | 第30-32页 |
·基本概念及内涵 | 第32-38页 |
·基于综合承载力的人地关系理论框架 | 第38-43页 |
·基于综合承载力的人地关系评价模型 | 第43-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和数据 | 第49-58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49-55页 |
·资料收集与数据处理 | 第55-58页 |
第四章 黄淮海平原人地变化分析 | 第58-73页 |
·黄淮海平原人口变动及影响因素 | 第58-63页 |
·黄淮海平原耕地变动及对粮食生产格局的影响 | 第63-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五章 黄淮海平原综合承载力 | 第73-100页 |
·自然承载力 | 第73-90页 |
·人文承载力 | 第90-96页 |
·综合承载力 | 第96-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第六章 基于综合承载力的黄淮海平原人地关系 | 第100-119页 |
·基于综合承载力的人地关系类型划分 | 第100-101页 |
·人地关系类型的特征 | 第101-115页 |
·人地关系协调优化途径 | 第115-1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18-11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第119-122页 |
·主要结论 | 第119-120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20页 |
·讨论 | 第120-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39页 |
致谢 | 第139-141页 |
个人简历 | 第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