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制动系统论文

基于联合仿真的重型汽车弯道制动稳定性及控制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重型汽车多体动力学研究现状第10-11页
     ·重型汽车非线性动力学研究现状第11-13页
     ·弯道制动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研究内容第14-15页
第二章 路面方向扰动下重型汽车非线性动力学研究第15-33页
   ·汽车转向非线性模型的建立第15-18页
     ·轮胎非线性模型的选择第15-16页
     ·驾驶员模型的选择第16页
     ·转向系统的非线性模型第16-18页
   ·自治系统的 Hopf 分叉第18-24页
   ·转向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数值仿真分析第24-26页
   ·方向扰动下重型汽车的分岔及混沌运动第26-32页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三轴重型车辆多体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33-51页
   ·ADAMS/Car 建模思路第33-35页
   ·整车参数第35-37页
   ·各子系统的建立第37-49页
     ·前悬架系统模型第37-39页
     ·后悬架系统模型第39-42页
     ·轮胎系统模型第42-44页
     ·制动系统模型第44-46页
     ·转向系统模型第46页
     ·动力传动系统模型第46-48页
     ·驾驶室系统模型第48页
     ·货箱、车架系统模型第48-49页
     ·整车模型的装配总成第49页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四章 汽车横向稳定性的模糊控制系统第51-68页
   ·汽车稳定性分析第51-52页
     ·汽车失稳的原因第51-52页
     ·影响汽车稳定性的重要参数第52页
   ·参考模型的建立第52-53页
   ·汽车稳定性的控制方法第53-56页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第56-61页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第58页
     ·模糊控制器的基本结构第58-59页
     ·模糊规则的选取第59页
     ·模糊规则的设计第59-61页
   ·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的设计第61-62页
   ·ADAMS/Car 和 MATLAB/Simulink 联合仿真的实现第62-66页
     ·制动器模型的修改第63-64页
     ·确定输入输出量第64-66页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五章 联合仿真的实现及结果分析第68-91页
   ·弯道制动试验事件的构建第68-72页
   ·整车联合仿真及结果分析第72-90页
     ·不同行驶参数下的控制效果第72-79页
     ·不同路面摩擦系数下的控制效果第79-83页
     ·不同转弯半径下的控制效果第83-86页
     ·不同载重量下的控制效果第86-90页
   ·本章小结第90-9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91-93页
   ·全文总结第91-92页
   ·展望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8页
致谢第98-99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矿用重型自卸车疲劳寿命评估研究
下一篇:黄土状粉质壤土工程性质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