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城煤矿1903N综采面煤层自燃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7页 |
| 1 绪论 | 第7-14页 |
| ·研究背景 | 第7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12页 |
| ·煤自燃实验研究现状 | 第7-9页 |
| ·自燃“三带”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煤层自燃预测预报技术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煤层自燃治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2-14页 |
| 2 煤自然发火实验及自燃特性参数研究 | 第14-23页 |
| ·实验装置 | 第14-15页 |
| ·实验条件及过程 | 第15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15-18页 |
| ·温度数据分析 | 第15-17页 |
| ·气体数据分析 | 第17-18页 |
| ·自燃特性参数研究 | 第18-22页 |
| ·耗氧速率与放热强度 | 第18-20页 |
| ·煤样自燃极限参数 | 第20-21页 |
| ·结果分析 | 第21-22页 |
| ·小结 | 第22-23页 |
| 3 1903N 综采面采空区煤自燃“三带”划分 | 第23-30页 |
| ·工作面情况及观测方法 | 第23-24页 |
| ·工作面概况 | 第23页 |
| ·观测方法 | 第23-24页 |
| ·观测结果及分析 | 第24-26页 |
| ·采空区遗煤分布 | 第24页 |
| ·工作面推进情况 | 第24-25页 |
| ·采空区氧气浓度 | 第25-26页 |
| ·1903N 工作面采空区煤自燃“三带”划分 | 第26-29页 |
| ·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指标 | 第26-27页 |
| ·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 | 第27-29页 |
| ·小结 | 第29-30页 |
| 4 综采面自燃防治技术研究 | 第30-41页 |
| ·煤层自燃预测预报技术 | 第30-33页 |
| ·自燃监测指标参数的选取 | 第30-31页 |
| ·煤层自燃发火监测技术 | 第31-33页 |
| ·灌浆注胶防灭火技术 | 第33-34页 |
| ·灌浆材料 | 第33页 |
| ·灌浆系统 | 第33-34页 |
| ·灌浆工艺 | 第34页 |
| ·注氮方灭火技术 | 第34-37页 |
| ·氮气防灭火机理 | 第35页 |
| ·注氮工艺 | 第35-36页 |
| ·注氮防火惰化指标及安全技术措施 | 第36-37页 |
| ·煤层自燃应急防灭火预案 | 第37-40页 |
| ·应急方案实施技术条件及基本要求 | 第37页 |
| ·工作面 CO 气体异常应急方案 | 第37-38页 |
| ·工作面采空区自燃火灾应急方案 | 第38-39页 |
| ·巷道自燃火灾快速控制技术措施 | 第39-40页 |
| ·小结 | 第40-41页 |
| 5 福城煤矿 1903N 综采面自燃防治技术应用 | 第41-48页 |
| ·回风侧采空区灌浆 | 第41-42页 |
| ·灌浆材料的选用 | 第41页 |
| ·灌浆方案 | 第41-42页 |
| ·进风侧采空区注氮 | 第42-43页 |
| ·注氮管路布置 | 第42页 |
| ·注氮量计算 | 第42-43页 |
| ·注氮方式 | 第43页 |
| ·效果分析 | 第43-47页 |
| ·采空区氧气浓度变化 | 第43-45页 |
| ·采取措施后自燃“三带”的分布 | 第45-46页 |
| ·采取措施后对自燃“三带”的影响 | 第46-47页 |
| ·小结 | 第47-48页 |
| 6 结论 | 第48-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附录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