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妇产科论文--现代医学妇产科疾病论文

补肾助孕法孕前干预与孕后保胎序贯治疗的临床研究

缩略语表第1-10页
中文摘要第10-13页
Abstract第13-17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7-54页
 综述一 复发性流产中医研究概况第17-40页
  1 中医学关于复发性流产病名的由来第17-18页
  2 中医学对复发性流产病因病机的认识第18-20页
   ·肾虚为主第18页
   ·气血不足第18-19页
   ·脾肾亏虚第19页
   ·血热第19页
   ·血瘀第19-20页
   ·情志致病第20页
  3 中医学对复发性流产的治疗第20-28页
   ·以肾为主导的辨证论治第20-24页
     ·补肾安胎法第20-21页
     ·补肾健脾法第21页
     ·补肾疏肝法第21-22页
     ·补肾活血法第22页
     ·补肾清热法第22-23页
     ·温补肾阳法第23-24页
     ·补肾宁心法第24页
   ·中医药“治未病”思想在复发性流产中的应用第24-28页
     ·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形成第24-25页
     ·古人在堕胎病中涉及治未病的描述第25-26页
     ·张景岳“预培其损”理论的提出及辨证论治第26-28页
  4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流产第28-29页
  5 中医药治疗复发性流产的机理研究第29-35页
   ·中医药对妊娠内分泌调节作用的研究第29-30页
   ·中医药对妊娠免疫调节的研究第30-32页
   ·中药的现代药理学研究第32-35页
  参考文献第35-40页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复发性流产的研究进展第40-54页
  1 复发性流产病因第40-46页
   ·染色体和单基因异常第40页
   ·子宫异常第40-41页
   ·内分泌因素第41-43页
   ·免疫因素第43-44页
   ·凝血功能第44页
   ·瘦素和核激素受体第44页
   ·感染因素第44-45页
   ·环境因素第45页
   ·心理因素第45页
   ·其他因素第45-46页
  2 现代医学对复发性流产的治疗进展第46-50页
   ·遗传因素第46页
   ·免疫因素治疗第46-48页
     ·被动免疫疗法第46页
     ·主动免疫疗法第46页
     ·抗凝治疗第46-47页
     ·免疫抑制剂疗法第47-48页
   ·内分泌治疗第48页
   ·抗感染治疗第48页
   ·子宫异常治疗第48-49页
   ·其他治疗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第54-67页
 前言第54-56页
 临床研究第56-67页
  1 临床资料第56-57页
   ·病例选择第56页
   ·诊断标准第56页
     ·西医诊断标准第56页
     ·中医证候标准第56页
   ·纳入标准第56-57页
   ·排除标准第57页
   ·病例剔除及脱落标准第57页
  2 研究方法第57-60页
   ·研究对象及分组第57页
   ·治疗方法第57-58页
     ·治疗组第57-58页
     ·对照组第58页
   ·观察项目第58-60页
     ·观察指标第58页
     ·临床中医症状评分第58-60页
   ·疗效评定第60页
   ·不良事件第60页
   ·随访第60页
   ·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第60页
  3 结果第60-65页
   ·治疗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第60-62页
     ·两组患者年龄分布情况比较第60-61页
     ·两组患者自然流产次数比较第61-62页
     ·两组患者初诊时孕周比较第62页
   ·主要指标比较第62-65页
     ·两组患者发现再次妊娠时病情分级比较第62-63页
     ·两组患者治疗后妊娠结局的比较第63-64页
     ·两组患者流产次数与妊娠结局关系的比较第64-65页
     ·两组患者妊娠血清β-HCG和孕酮水平的比较第65页
     ·两组患者孕后保胎黄体酮使用剂量比较第65页
  4 结论第65-67页
讨论第67-80页
 1 研究目的与理论基础第67-69页
   ·研究目的第67页
   ·理论基础第67-69页
     ·中医学“治未病”理念第67-68页
     ·“预培其损”理论的核心第68-69页
 2 导师“培补养胎之源,孕前干预”学术经验第69-74页
   ·孕前干预当先识病因第69-71页
     ·孕前干预尚需提高辨识疾病的准确性第69-70页
     ·孕前干预当明辨病因病机第70-71页
   ·孕前干预补肾助孕方组成及特点第71-72页
     ·方药组成第71页
     ·用药特点第71-72页
   ·孕前干预与孕后保胎序贯治疗第72-73页
     ·孕前干预为孕后保胎打下良好基础第72页
     ·孕后中西医结合保胎促进胚胎生长第72-73页
     ·补肾安胎方药物组成及用药特点第73页
   ·临床疗效分析第73-74页
     ·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比较第73页
     ·两组患者再次妊娠时先兆流产症状病情程度比较第73-74页
     ·两组患者妊娠4周、6周末血清β-HCG及孕酮比较第74页
     ·两组孕后保胎黄体酮使用剂量比较第74页
 3 中医药作用机制探讨第74-78页
   ·中药现代药理学研究第74-77页
   ·中药复方可能的作用机制第77-78页
 4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78页
 5 失败病例分析第78-79页
 6 不足与展望第79页
 7 结论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2页
附录第82-85页
致谢第85-86页
个人简历第86-88页
中医药科研项目查新报告书第88-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诸病源候论》导引法研究
下一篇:刮痧、针刺治疗湿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