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论文--地震学论文--测震学论文--地震观测仪器与设备论文

地震仪器烈度计算方法初步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4页
   ·前言第10页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章节安排及其研究内容第12-14页
第二章 国内外仪器烈度研究现状第14-30页
   ·地震烈度第14-15页
     ·地震烈度的定义第14-15页
     ·地震烈度表第15页
   ·地震仪器烈度第15-24页
     ·直接仪器烈度计算方法第16-21页
     ·间接仪器烈度计算方法第21-24页
   ·地震烈度模糊判别算法第24-26页
   ·福建仪器烈度计算方法第26-28页
   ·本章小结第28-30页
第三章 地震动参数与烈度的一元回归分析第30-64页
   ·统计数据来源第30-32页
   ·地震动参数与烈度的一元回归模型建立第32-35页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一般形式第33页
     ·普通最小二乘估计第33-34页
     ·一元加权最小二乘估计第34-35页
   ·本文使用的地震动参数第35-39页
     ·幅值参数第35页
     ·频谱参数第35-37页
     ·持时参数第37页
     ·其它参数第37-39页
   ·地震动参数与烈度的回归分析第39-62页
     ·地震动频率成分分析及滤波频带的选取第39-42页
     ·地震动参数与烈度的相关性分析第42-46页
     ·日本与福建方法使用等效峰值参数与 PGA 和 PGV 的对比分析第46-47页
     ·本文部分拟合关系与中国烈度表和美国 ShakeMap 仪器烈度对比第47-49页
     ·特殊记录分析第49-54页
     ·烈度判定第54-62页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四章 地震动参数与烈度的多元回归分析第64-78页
   ·地震动衰减关系第64-65页
   ·地震动参数与烈度的多元回归模型建立第65-68页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一般形式第65-66页
     ·回归参数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计第66-67页
     ·多元加权最小二乘法第67-68页
     ·两步回归法第68页
   ·地震动参数间相关性研究第68-70页
   ·地震烈度与地震动参数多元回归计算结果第70-77页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78-80页
   ·总结第78页
   ·展望第78-80页
附录第80-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4页
致谢第114-116页
作者简介第116页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KiK-net强震台网的土层地震动特性研究
下一篇:高速铁路车桥耦合系统地震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