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 第1-9页 |
| 摘要 | 第9-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4-19页 |
| ·青藏高原地区 GPS 速度场 | 第14-15页 |
|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和不同观点 | 第15-18页 |
| ·DEFNODE 程序研究动态 | 第18-19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2页 |
| 第二章 地壳形变观测与速度场获取 | 第22-32页 |
| ·GPS 原理与发展概况 | 第22-24页 |
| ·利用 GPS 技术监测地壳运动 | 第24-26页 |
| ·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 | 第26-27页 |
| ·GPS 数据处理策略 | 第27-29页 |
| ·GPS 数据处理软件 | 第29-30页 |
| ·速度场的获取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断层位错理论与反演原理 | 第32-40页 |
| ·弹性回跳理论 | 第32-33页 |
| ·负位错理论 | 第33-37页 |
| ·反演原理与方法 | 第37-40页 |
| 第四章 利用刚性块体模型计算亚东‐谷露地区块体运动特征 | 第40-48页 |
| ·刚性块体计算方法 | 第40-41页 |
| ·块体划分 | 第41-43页 |
| ·计算方法 | 第43-44页 |
| ·计算结果 | 第44-45页 |
| ·刚性块体模型的缺陷 | 第45-48页 |
| 第五章 结合弹性块体模型与负位错模型反演亚东‐谷露裂谷带区域运动特征 | 第48-56页 |
| ·块体边界的精确划分 | 第48-49页 |
| ·断层参数设置 | 第49-50页 |
| ·精度评定 | 第50页 |
| ·反演结果分析 | 第50-54页 |
| ·雅鲁藏布江缝合线 | 第52页 |
| ·亚东‐谷露裂谷带分段运动特征 | 第52-53页 |
| ·亚东‐谷露裂谷带的闭锁特征 | 第53页 |
| ·亚东‐谷露裂谷带的构造意义 | 第53-54页 |
| ·总结 | 第54-56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6-58页 |
| ·本文的创新点和主要结论 | 第56-57页 |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56页 |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56-57页 |
| ·存在的问题和有待研究的内容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