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6页 |
表目录 | 第6-7页 |
图目录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1-19页 |
·河谷特殊生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河谷特殊生境植物光合生理生态 | 第12-13页 |
·河谷特殊生境植物叶片形态结构适应 | 第13-15页 |
·河谷特殊生境植物的矿质营养特性 | 第15-16页 |
·吉首蒲儿根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吉首蒲儿根的植物形态特征 | 第16页 |
·吉首蒲儿根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吉首蒲儿根生理生态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2章 吉首蒲儿根矿质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 | 第19-29页 |
·实验材料 | 第19页 |
·实验方法 | 第19-2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0-26页 |
·吉首蒲儿根及其主要伴生种不同部位矿质元素含量 | 第20-25页 |
·吉首蒲儿根不同部位及其生境土壤矿质元素含量 | 第25-26页 |
·吉首蒲儿根不同部位对生境土壤矿质元素的富集特性 | 第26页 |
·讨论 | 第26-29页 |
·吉首蒲儿根及其伴生植物元素分布特征 | 第26-27页 |
·吉首蒲儿根不同部位矿质元素分布特征 | 第27页 |
·吉首蒲儿根对土壤的富集系数 | 第27-29页 |
第3章 不同生境吉首蒲儿根叶片形态特征 | 第29-33页 |
·试验材料与培养 | 第29-30页 |
·实验方法 | 第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2页 |
·不同生境吉首蒲儿根叶面积 | 第30页 |
·不同生境吉首蒲儿根比叶面积 | 第30-31页 |
·不同生境吉首蒲儿根气孔密度 | 第31页 |
·不同生境吉首蒲儿根 SPAD 值 | 第31-32页 |
·讨论 | 第32-33页 |
第4章 不同生境吉首蒲儿根荧光特性 | 第33-38页 |
·试验材料与培养 | 第33页 |
·实验方法 | 第33-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36页 |
·不同生境吉首蒲儿根 Fv/Fm、Fv/Fo、ETR max、Ik、α的变化 | 第34页 |
·不同生境吉首蒲儿根 ETR、qP、NPQ 的光响应 | 第34-35页 |
·不同生境吉首蒲儿根 Y(Ⅱ)、Y(NPQ)与 Y(NO)的光响应 | 第35-36页 |
·讨论 | 第36-38页 |
·吉首蒲儿根对不同生境的适应性 | 第36-37页 |
·不同生境吉首蒲儿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比较 | 第37-38页 |
第5章 干旱胁迫对吉首蒲儿根的光合生理影响 | 第38-46页 |
·试验材料与培养 | 第38页 |
·实验方法 | 第38-39页 |
·吉首蒲儿根叶片相对含水量(RWC)的测量 | 第38页 |
·吉首蒲儿根光合作用的测定 | 第38-39页 |
·吉首蒲儿根叶绿素荧光的测量 | 第39页 |
·数据分析 | 第3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3页 |
·干旱处理对吉首蒲儿根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及存活状态的影响 | 第39-40页 |
·干旱处理对吉首蒲儿根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40-41页 |
·干旱处理对吉首蒲儿根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41-43页 |
·讨论 | 第43-46页 |
·吉首蒲儿根对干旱胁迫的耐受分析 | 第43-44页 |
·吉首蒲儿根对干旱胁迫的光合生理响应 | 第44-4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