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5页 |
Contents | 第5-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导论 | 第11-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文献综述及研究意义 | 第11-19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论文贡献与不足 | 第21-22页 |
2 中国反垄断执行中的问题——基于《反垄断法》实施以来的典型案例归纳 | 第22-30页 |
·行政垄断问题比较突出 | 第22-23页 |
·执法机构的差异化执法态度 | 第23-25页 |
·执法机构的错位执行和反垄断委员会的不作为 | 第25-26页 |
·经济学方法适用性的质疑 | 第26-27页 |
·私人执行不足 | 第27-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反垄断执行的理论分析 | 第30-38页 |
·公共选择理论与执行主体的行为选择 | 第30-32页 |
·公共选择理论 | 第30-31页 |
·反垄断执行主体的行为选择 | 第31-32页 |
·信息不对称与反垄断执行中的多重委托代理问题 | 第32-37页 |
·信息不对称与委托代理理论 | 第32-33页 |
·反垄断执行中的信息不对称和多重委托代理问题 | 第33-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4 反垄断执行中利益集团的博弈模拟 | 第38-46页 |
·反垄断执行机构之间的利益博弈 | 第38-40页 |
·模型假设 | 第38页 |
·博弈结果及经济学解释 | 第38-40页 |
·执行机构、“消费者”与垄断企业之间的利益博弈 | 第40-45页 |
·模型假设 | 第40-41页 |
·利益集团的收益结构分析 | 第41-42页 |
·利益集团的动态博弈分析 | 第42-43页 |
·均衡结果分析 | 第43-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5 政策建议 | 第46-53页 |
·培养执法理念 | 第46-47页 |
·建立有效的激励监督机制 | 第47-48页 |
·加强执法机构的独立性、专业性和权威性建设 | 第48-49页 |
·构建协调统一、独立权威的反垄断执法机构 | 第48-49页 |
·提高执法机构的执法能力 | 第49页 |
·完善《反垄断法》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 | 第49-51页 |
·加强《反垄断法》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协调性建设 | 第50页 |
·完善执法制度、填补法律空白 | 第50-51页 |
·优化反垄断公共执行与私人执行的配合衔接 | 第51-53页 |
6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