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其他论文

传统慈善文化及其对构建当代慈善文化的启示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9页
绪论第9-13页
 一、 研究意义第9-10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三、 研究思路第11-12页
 四、 文章框架第12-13页
第一章 传统慈善文化的理论基础第13-21页
 第一节 民本主义思想第13-15页
  一、 西周的民本主义思想第13-14页
  二、 战国时期的民本主义思想第14-15页
 第二节 儒家仁爱学说第15-16页
  一、 孔子的“仁爱”第15-16页
  二、 孟子的“仁心”第16页
 第三节 墨家的兼爱思想第16-18页
  一、 兼爱第17页
  二、 爱无差等第17-18页
 第四节 佛教的慈悲观念与因果报应说第18-21页
  一、 慈悲观第18-19页
  二、 因果报应学说第19-21页
第二章 传统慈善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其功能第21-31页
 第一节 传统慈善文化的内涵第21-26页
  一、 道德基础——性善论第21页
  二、 行善法则——义利观第21-23页
  三、 践行原则——趋善避恶第23-25页
  四、 理想境界——大同世界第25-26页
 第二节 传统慈善文化的特征第26-29页
  一、 以“仁”为核心第26-27页
  二、 民族性第27-28页
  三、 统一性第28页
  四、 兼容性第28-29页
 第三节 中国传统慈善文化的功能第29-31页
  一、 普及慈善理念第29页
  二、 促进经济发展第29-30页
  三、 调整社会关系第30-31页
第三章 当代慈善文化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因素分析第31-39页
 第一节 当代慈善文化所面临的问题第31-35页
  一、 传统观念中的落后思想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第31-32页
  二、 应理性看待因果报应学说中的迷信色彩第32-33页
  三、 价值观扭曲 拜金思想蔓延第33-34页
  四、 慈善组织公信力低 监管机制不完善第34-35页
  五、 为富不捐 乱象丛生第35页
 第二节 影响慈善文化发展的因素第35-39页
  一、 文化因素——传统与现代不相统一第35-36页
  二、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失衡第36-37页
  三、 制度因素——缺乏社会监管生成机制第37-39页
第四章 传统慈善文化对构建当代慈善文化的启示第39-50页
 第一节 “性善论”——有利于当代慈善文化伦理的构建第39-40页
 第二节 “重义轻利”——有助于当代慈善文化价值观的树立第40-42页
  一、 提高个人修养 树立正确的慈善价值观第40-41页
  二、 平等思想与责任意识相结合第41-42页
 第三节 “乐善好施”——有利于当代慈善行为风尚的形成第42-44页
  一、 以君子之德 弘扬慈善风尚第42-43页
  二、 以君子之信 提高慈善公信力第43-44页
 第四节 “扬善避恶”——有助于慈善法规的建设第44-46页
  一 、应完善相关慈善法律法规第44-45页
  二、 应使政府与民间慈善有机结合第45-46页
 第五节 “天下大同”----有利于慈善文化的再发展第46-50页
  一、 兼容并蓄 与其他文化相结合第46-47页
  二、 和而不同 慈善文化无国界第47-48页
  三、 大力弘扬慈善文化 提高国家软实力第48-50页
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致谢第54-55页
个人简历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心理弹性、心理健康及应对方式的研究
下一篇:朱迪斯·巴特勒女性主义与李银河女性主义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