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2页 |
| 1 前言 | 第12-20页 |
| ·生物学形态研究 | 第13页 |
| ·实生苗生长特性研究 | 第13页 |
| ·果实形态的研究 | 第13-15页 |
| ·果实矿质元素分析 | 第15-16页 |
| ·果实挥发性物质及酚类物质的研究 | 第16-17页 |
| ·实生苗抗逆性的研究 | 第17-18页 |
| ·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18-19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8页 |
| ·试验材料 | 第20页 |
| ·试验方法 | 第20-28页 |
| ·榲桲果实生物学形态指标的测定比较 | 第20-21页 |
| ·榲桲果实挥发性物质的测定 | 第21页 |
| ·榲桲果实酚类物质的测定 | 第21-23页 |
| ·榲桲实生苗生长动态研究 | 第23页 |
| ·榲桲实生苗抗逆性比较测定 | 第23-25页 |
| ·榲桲枝条抗寒性研究 | 第25页 |
| ·榲桲 DNA 指纹测定分析 | 第25-28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8-59页 |
| ·不同产地榲桲果实生物学性状比较 | 第28-31页 |
| ·榲桲果实形态的比较 | 第28-29页 |
| ·榅桲果肉抗氧化酶活性的比较 | 第29-30页 |
| ·果实矿质元素含量的比较 | 第30-31页 |
| ·不同产地榲桲果实挥发性物质的比较 | 第31-36页 |
| ·榲桲挥发性物质总类别及含量 | 第31-32页 |
| ·各产地榲桲果实挥发性物质成分 | 第32-36页 |
| ·榲桲果实挥发性物质聚类分析图 | 第36页 |
| ·不同产地榲桲果实酚类物质的比较 | 第36-39页 |
| ·不同产地榲桲的褐变度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比较 | 第36-38页 |
| ·不同产地榲桲酚类物质的分析比较 | 第38-39页 |
| ·不同产地榲桲一年生实生苗生长动态比较 | 第39-40页 |
| ·榲桲二年生实生苗抗逆性研究比较 | 第40-55页 |
| ·实生苗净生长量以及根系活力变化比较 | 第40-41页 |
| ·不同产地榲桲实生苗逆境条件下 ROS 酶系及可溶性蛋白浓度的变化 | 第41-44页 |
| ·不同产地榲桲实生苗逆境条件下光合速率的变化 | 第44-48页 |
| ·不同产地榲桲实生苗逆境条件下荧光参数的变化 | 第48-54页 |
| ·不同产地榲桲实生苗枝条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电导度变化比较 | 第54-55页 |
| ·不同产地榲桲 DNA 指纹测定分析 | 第55-59页 |
| ·DNA 的检测结果 | 第55-56页 |
| ·初筛选的选择性引物组合 | 第56页 |
| ·AFLP 扩增结果 | 第56-58页 |
| ·DNA 指纹聚类分析结果 | 第58-59页 |
| 4 讨论 | 第59-64页 |
| ·不同产地榲桲果实性状的差异 | 第59页 |
| ·不同产地榲桲挥发性物质与酚类物质的研究比较 | 第59-61页 |
| ·榲桲实生苗生长动态及抗逆性差异 | 第61-62页 |
| ·榲桲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62-64页 |
| 5 结论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 附录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