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西藏雪莲嗜热链球菌 | 第10-11页 |
·乳酸菌 | 第10页 |
·西藏雪莲简介 | 第10-11页 |
·西藏雪莲嗜热链球菌 | 第11页 |
·多糖 | 第11-12页 |
·多糖的简介 | 第11-12页 |
·微生物胞外多糖 | 第12页 |
·乳酸菌胞外多糖的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乳酸菌胞外多糖 | 第12-13页 |
·乳酸菌胞外多糖的分类 | 第13页 |
·乳酸菌胞外多糖的结构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乳酸菌胞外多糖的化学组成 | 第14页 |
·乳酸菌胞外多糖的生物合成 | 第14页 |
·乳酸菌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 | 第14-15页 |
·乳酸菌胞外多糖的生理特性 | 第15-17页 |
·乳酸菌胞外多糖的应用 | 第17-19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页 |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嗜热链球菌胞外多糖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20-30页 |
·前言 | 第20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20-22页 |
·菌种 | 第20页 |
·试剂 | 第20-21页 |
·培养基 | 第21页 |
·实验设备 | 第21-22页 |
·实验方法 | 第22-24页 |
·多糖含量的测定 | 第22-23页 |
·不同培养基对EPS产量的影响 | 第23页 |
·培养条件对EPS产量的影响 | 第23-2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4-29页 |
·培养基的选择 | 第24-25页 |
·培养条件对EPS产量的影响 | 第25-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嗜热链球菌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研究 | 第30-44页 |
·前言 | 第30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30-31页 |
·试剂 | 第30-31页 |
·主要仪器 | 第31页 |
·实验方法 | 第31-34页 |
·EPS提取纯化工艺流程 | 第31页 |
·蛋白质含量测定 | 第31-32页 |
·多糖含量测定 | 第32页 |
·EPS得率和提取率的计算 | 第32页 |
·脱蛋白方法 | 第32页 |
·超滤浓缩 | 第32页 |
·嗜热链球菌EPS醇沉条件的确定 | 第32-33页 |
·DEAE-Sepharose 52纤维素层析柱分级纯化 | 第33页 |
·Sepharose CL-6B凝胶层析柱纯化 | 第33页 |
·多糖纯度鉴定和分子量分布测定 | 第33-3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4-43页 |
·除蛋白方法的比较 | 第34-35页 |
·超滤浓缩 | 第35-36页 |
·乙醇沉淀多糖 | 第36-37页 |
·DEAE-Sepharose 52离子交换柱层析 | 第37-38页 |
·Sepharose CL-6B柱层析 | 第38-40页 |
·HPLC对EPS的纯度鉴定和相对分子量分布测定 | 第40-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嗜热链球菌胞外多糖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 第44-50页 |
·前言 | 第44-45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45页 |
·试剂 | 第45页 |
·仪器设备 | 第45页 |
·实验方法 | 第45-47页 |
·肿瘤细胞的复苏、传代、冻存 | 第45-46页 |
·嗜热链球菌胞外多糖不同组分对Hela细胞的体外抑瘤作用 | 第46-47页 |
·细胞形态学观察 | 第4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7-49页 |
·MTT结果与分析 | 第47-48页 |
·嗜热链球菌胞外多糖对Hela细胞形态变化影响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