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4页 |
ABSTRACT | 第14-18页 |
缩略语词表 | 第18-1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52页 |
·致幻型毒菌研究概况 | 第19-22页 |
·研究和利用简史 | 第19-20页 |
·种类和分布 | 第20页 |
·中毒和治疗 | 第20-21页 |
·人工驯化及毒素产生 | 第21-22页 |
·致幻型毒素—光盖伞素和光盖伞辛 | 第22-32页 |
·化学性质 | 第22-24页 |
·提取与纯化 | 第24-25页 |
·分析与检测 | 第25-27页 |
·生物合成 | 第27-28页 |
·化学合成 | 第28页 |
·光盖伞素药理学 | 第28-32页 |
·致幻型毒菌及毒素的应用 | 第32-35页 |
·研究和治疗精神疾病 | 第32-33页 |
·治疗丛发性头痛 | 第33-34页 |
·帮助戒毒 | 第34页 |
·减轻癌症晚期病人的痛苦 | 第34页 |
·探讨大脑的奥秘 | 第34页 |
·在辅助心理治疗方面的应用 | 第34-35页 |
·对健康人群的有利作用 | 第35页 |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目的意义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52页 |
第二章 黄褐裸盖伞形态特征、菌种分离及子实体培养 | 第52-63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53页 |
·实验材料 | 第53页 |
·主要仪器 | 第53页 |
·实验方法 | 第53-55页 |
·子实体形态观察 | 第53页 |
·菌丝体分离纯化 | 第53-54页 |
·纯培养特征观察 | 第54页 |
·子实体培养 | 第54-5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5-60页 |
·子实体特征 | 第55-57页 |
·菌种纯化 | 第57-58页 |
·子实体培养 | 第58-60页 |
·讨论 | 第60页 |
·菌种分离 | 第60页 |
·子实体培养 | 第60页 |
小结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第三章 基于ITS裸盖菇属系统发育分析和菌株鉴定 | 第63-80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64-65页 |
·实验材料 | 第64页 |
·仪器设备 | 第64-65页 |
·试剂盒 | 第65页 |
·实验方法 | 第65-67页 |
·菌丝体培养 | 第65页 |
·基因组DNA提取 | 第65页 |
·PCR扩增 | 第65-66页 |
·PCR产物的凝胶回收纯化 | 第66页 |
·PCR产物的T/A克隆和转化 | 第66-67页 |
·PCR扩增产物测序 | 第6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7-73页 |
·PCR扩增及扩增产物的克隆和转化 | 第67-69页 |
·DNA序列测定 | 第69-72页 |
·DNA序列数据分析 | 第72-73页 |
·讨论 | 第73-76页 |
·ITS序列测定在致幻菌属种系统发育分析和菌株鉴定中具有重要作用 | 第73-75页 |
·不同研究小组提交的同一个种的ITS序列可能差别较大 | 第75页 |
·ITS序列多态性可广泛应用于真菌系统分类与鉴定 | 第75-76页 |
小结 | 第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第四章 黄褐裸盖伞生活史和交配型研究 | 第80-90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80-81页 |
·实验材料 | 第80-81页 |
·主要仪器 | 第81页 |
·实验方法 | 第81-83页 |
·担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 第81页 |
·涂布平板法孢子萌发 | 第81页 |
·双层平板法孢子萌发 | 第81页 |
·后熟处理对孢子萌发的影响 | 第81页 |
·细胞壁裂解酶酶解处理对孢子萌发的影响 | 第81-82页 |
·点枝顶孢菌丝提取液对孢子萌发的影响 | 第82页 |
·孢子单核体鉴定 | 第82页 |
·单核体结实研究 | 第82页 |
·交配型测定 | 第82-83页 |
·诱导产生无性孢子 | 第8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3-87页 |
·担孢子萌发 | 第83-84页 |
·孢子单核体的鉴定 | 第84页 |
·单核体结实 | 第84-85页 |
·交配型测定 | 第85-86页 |
·生活史 | 第86-87页 |
·讨论 | 第87-88页 |
·担孢子萌发 | 第87页 |
·孢子单核体鉴定 | 第87页 |
·交配型测定 | 第87-88页 |
小结 | 第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0页 |
第五章 活性色胺类物质检测技术初步研究 | 第90-102页 |
·黄褐裸盖伞粗毒的毒性实验 | 第90-9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0-9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91页 |
·讨论 | 第91-92页 |
·定性检测试纸研制与应用 | 第92-9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2-9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93-95页 |
·讨论 | 第95页 |
·比色法 | 第95-9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5-9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96-98页 |
·讨论 | 第98页 |
小结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2页 |
第六章 黄褐裸盖伞与其伴生菌点枝顶孢的生态关系 | 第102-132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103页 |
·实验材料 | 第103页 |
·主要仪器 | 第103页 |
·实验方法 | 第103-109页 |
·点枝顶孢在黄褐裸盖伞子实体上的分布 | 第103页 |
·点枝顶孢对黄褐裸盖伞结实的影响 | 第103页 |
·黄褐裸盖伞和点枝顶孢拮抗作用测定 | 第103-104页 |
·点枝顶孢对黄褐裸盖伞担孢子萌发的影响 | 第104页 |
·点枝顶孢对黄褐裸盖伞产生活性色胺的影响 | 第104页 |
·黄褐裸盖伞和点枝顶孢菌丝生长适宜碳源测定 | 第104-105页 |
·黄褐裸盖伞和点枝顶孢菌丝生长适宜氮源测定 | 第105页 |
·黄褐裸盖伞和点枝顶孢菌丝生长pH测定 | 第105页 |
·黄褐裸盖伞和点枝顶孢菌丝生长温度测定 | 第105-106页 |
·黄褐裸盖伞和点枝顶孢胞外多糖酶活性测定 | 第106-107页 |
·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 | 第107-108页 |
·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和蛋白酶活性测定 | 第108-10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09-120页 |
·点枝顶孢在黄褐裸盖伞子实体上的分布 | 第109页 |
·点枝顶孢对黄褐裸盖伞结实的影响 | 第109-111页 |
·黄褐裸盖伞和点枝顶孢的拮抗作用 | 第111-113页 |
·点枝顶孢对黄褐裸盖伞产生活性色胺的影响 | 第113-114页 |
·黄褐裸盖伞和点枝顶孢对碳源的同化利用 | 第114页 |
·黄褐裸盖伞和点枝顶孢对氮源的同化利用 | 第114-115页 |
·黄褐裸盖伞和点枝顶孢菌丝生长的pH范围和适宜pH | 第115-116页 |
·黄褐裸盖伞和点枝顶孢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和适宜温度 | 第116-117页 |
·胞外多糖酶活性 | 第117页 |
·多酚氧化酶活性 | 第117-119页 |
·几丁质酶、β-葡聚糖酶和蛋白酶酶活性 | 第119-120页 |
·讨论 | 第120-124页 |
·点枝顶孢是黄褐裸盖伞的菌生菌 | 第120页 |
·点枝顶孢不是黄褐裸盖伞的菌寄生真菌 | 第120-121页 |
·两种真菌间的利用竞争使两者能够共同进化 | 第121页 |
·黄褐裸盖伞和点枝顶孢间的干扰竞争比较微弱 | 第121页 |
·黄褐裸盖伞和点枝顶孢的平衡进化 | 第121-122页 |
·黄褐裸盖伞和点枝顶孢是偏利互生关系 | 第122-123页 |
·黄褐裸盖伞和点枝顶孢仍然处于动态进化中 | 第123页 |
·点枝顶孢是黄褐裸盖伞的内生菌 | 第123-124页 |
小结 | 第124-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32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132-134页 |
致谢 | 第134-135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主持课题及获得成果 | 第135-13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