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税法论文

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下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研究--以德宏州国税系统为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绪论第9-18页
 一、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二)研究的意义第10-11页
 二、 研究领域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第11-15页
  (一)国外研究动态第11-12页
  (二)国内研究动态第12-14页
  (三)对国内外文献的评述第14-15页
 三、 研究的方案、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第15-18页
  (一)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及逻辑结构第15-16页
  (二)本文的创新点第16-17页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第17-18页
第一章 税收执法风险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第18-31页
 第一节 税收执法风险相关的基本概念第18-24页
  一、 风险的定义第18-19页
  二、 税收执法风险的内涵第19-20页
  三、 税收执法风险的特征第20-21页
  四、 税收执法风险的分类第21-24页
 第二节 税收执法风险的理论依据概述第24-31页
  一、 税源专业化管理理论第24-27页
  二、 风险管理理论第27-29页
  三、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29-31页
第二章 德宏州国税系统税收执法风险现状分析第31-43页
 第一节 德宏州国税系统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实践第31-37页
  一、 德宏州国税系统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现状第31-36页
  二、 税源专业化管理实践取得的初步成效第36-37页
 第二节 德宏州国税系统防范税收执法风险的具体实践第37-43页
  一、 通过内控机制建设规范税收执法行为第38-39页
  二、 以创建廉政文化示范基地为载体,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第39-40页
  三、 严格征管数据准入管理,切实提高数据管理质量第40页
  四、 加强“第三方信息”交流协作,逐步建立风险预警管理机制第40-41页
  五、 加强税收执法监督,逐步完善执法责任制考核管理第41-43页
第三章 德宏州国税系统税收执法风险的识别及成因分析第43-56页
 第一节 德宏州国税系统税收执法风险的识别第43-47页
  一、 团队概念的引入,部分常见的个人风险转化为组织风险第43-44页
  二、 专业岗位的设置,个人素质要求达不到而产生税收管理风险第44-45页
  三、 信息管税的实施,因技术要求达不到而带来税收执法风险第45页
  四、 自下而上的推进,与现有税收制度冲突带来的执法风险第45-46页
  五、 绩效考核的推行,因评价考核机制不健全带来的执法风险第46-47页
 第二节 德宏州国税系统税收执法风险成因分析第47-56页
  一、 制度层面原因第47-49页
  二、 执法管理层面的原因第49-51页
  三、 执法环境层面的原因第51-53页
  四、 执法主体层面的原因第53-56页
第四章 防范税收执法风险的对策及思路第56-72页
 第一节 整合税收业务处理平台,建立健全税收风险管理体系第56-61页
  一、 整合征管流程,构建统一、科学、高效的现代税收业务处理平台第56-58页
  二、 构建明晰的税收执法岗责体系第58-59页
  三、 科学规划战略目标,建立健全税收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第59页
  四、 构架以信息管税平台为支撑的税收风险管理数据基础第59-60页
  五、 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管理新机制第60-61页
 第二节 加强风险管理水平,完善内控机制建设第61-64页
  一、 提升税收执法风险的识别水平与评估能力第61-62页
  二、 提升税收执法的风险预警及控制能力第62-63页
  三、 完善税收执法风险的内部控制管理第63-64页
 第三节 完善税收法律体系,规范税收执法第64-66页
  一、 加快建立税收基本法,提升税收政策法律级次第64-65页
  二、 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做好与其他法律法规的衔接第65页
  三、 加强依法行政,规范税收执法第65-66页
 第四节 增强税收执法者自身业务素质第66-68页
  一、 牢固树立税收执法人员风险防范意识第66-67页
  二、 强化税收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第67页
  三、 加强税收执法人员的业务知识学习第67-68页
  四、 强化税收执法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第68页
 第五节 建立健全防范税收执法风险的保障性措施第68-72页
  一、 开展廉政文化示范建设,提高廉政修养及道德水平第68-69页
  二、 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制考核,强化内部监督约束第69-70页
  三、 优化税收执法外部环境,完善外部监督机制第70-72页
结论与展望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研究--以泉州国税大企业局为例
下一篇:广州地区高校协同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