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研究对象和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对象 | 第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研究发展水平 | 第14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15页 |
·逻辑分析法 | 第15页 |
·案例分析法 | 第15页 |
·归纳法 | 第15页 |
·比较研究法 | 第15-16页 |
·理论依据 | 第16-19页 |
·议程设置理论 | 第16页 |
·拉斯韦尔大众传播程式 | 第16-19页 |
2 国家形象的相关概念 | 第19-23页 |
·国家形象的定义 | 第19-20页 |
·国家形象的构成 | 第20页 |
·建构国家形象的意义 | 第20-22页 |
·奥运会及其对国家形象建构的作用 | 第22-23页 |
3 北京奥运会和伦敦奥运会中的国家形象建构 | 第23-47页 |
·北京奥运会和伦敦奥运会中国家形象建构形式分析 | 第23-37页 |
·国家形象的媒体传播形式分析 | 第23-32页 |
·相关文娱宣传活动的传播形式分析 | 第32-34页 |
·奥运会会徽、火炬、吉祥物分析 | 第34-37页 |
·北京奥运会和伦敦奥运会中国家形象建构内容分析 | 第37-47页 |
·奥运会形象宣传片—申奥片分析 | 第37-39页 |
·奥运口号和奥运理念分析 | 第39-41页 |
·奥运会开闭幕式解析 | 第41-47页 |
4 北京奥运和伦敦奥运在国家形象建构中的差异及原因 | 第47-53页 |
·中西国家形象建构的内在机制差异 | 第47-49页 |
·表层机构机制—视域融合差异 | 第47-48页 |
·深层结构机制—权力的博弈 | 第48-49页 |
·价值取向和国家利益的不同 | 第49-51页 |
·国家利益至上 | 第49页 |
·中西共有的政治倾向性和意识形态色彩 | 第49-50页 |
·迥然不同的价值观 | 第50页 |
·不同的文化传统 | 第50-51页 |
·对外传播水平不一致 | 第51-53页 |
·传播机构机制不一致 | 第51页 |
·传播专业水平不一致 | 第51-52页 |
·国际传播意识不同 | 第52-53页 |
5 国家形象构建和传播的相关建议 | 第53-57页 |
·创新传统的国家形象建构和传播的体制 | 第53-54页 |
·制定可靠的长期和短期塑造策略 | 第54-55页 |
·优化国家形象建构和传播体系中的资源配置 | 第55-56页 |
·增强媒体国家传播意识和能力 | 第56-57页 |
6 结论与启示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启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