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天(宇宙航行)论文--基础理论及试验论文--空气动力学论文

高超/超声速飞行器头部激波层红外辐射特性数值研究

摘要第1-13页
Abstract第13-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2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5-17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0页
     ·高超/超声速飞行器研究现状第17-18页
     ·数值计算研究现状第18-19页
     ·红外辐射、导引研究现状第19-20页
   ·本文研究内容第20-22页
     ·飞行器头部激波层流场的数值计算第20-21页
     ·红外导引头光学系统辐射照度计算第21-22页
第二章 飞行器绕流流场数值计算模型第22-37页
   ·引言第22页
   ·基本概念第22-25页
     ·气体说明第22-23页
     ·热力学平衡和非平衡第23-24页
     ·热力学温度模型第24页
     ·化学冻结、平衡与非平衡流第24-25页
   ·控制方程及定解条件第25-28页
     ·控制方程第25-27页
     ·初始条件第27页
     ·边界条件第27-28页
   ·数值离散第28-34页
     ·无量纲化第28-30页
     ·坐标变换第30-31页
     ·系数矩阵及特征值第31-33页
     ·通量分裂第33-34页
   ·差分格式第34-36页
     ·AUSM类格式第35-36页
     ·NND格式第36页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飞行器绕流流场数值计算结果分析第37-55页
   ·计算网格第37-38页
     ·引言第37页
     ·计算网格第37-38页
   ·算例验证第38-41页
     ·激波位置验证第39页
     ·流场组分验证第39-40页
     ·壁面热流验证第40-41页
   ·特定飞行状态下的流场分析第41-51页
     ·马赫数为 4.4 时的流场分析第42-47页
     ·其它马赫数时的流场分析第47-50页
     ·壁面热流及温度分析第50-51页
   ·多种因素对壁面热流的影响研究第51-54页
     ·不同飞行马赫数时的热流第51-52页
     ·不同来流温度时的热流第52页
     ·不同来流密度时的热流第52-53页
     ·不同飞行高度时的热流第53-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四章 飞行器头部红外辐射数值计算模型第55-74页
   ·引言第55页
   ·辐射基础概念第55-59页
     ·辐射学常用术语第55-57页
     ·辐射学常用定律第57-59页
   ·辐射输运方程第59-60页
   ·网格及其关系第60-64页
     ·网格说明第60-63页
     ·网格相互关系第63-64页
   ·辐射模型及相关问题第64-69页
     ·高温气体辐射计算模型第64-67页
     ·弹体壁辐射计算模型第67-68页
     ·第二镜面问题第68-69页
   ·网格搜索及插值第69-73页
     ·网格搜索第70-72页
     ·网格插值第72-73页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五章 飞行器头部红外辐射数值计算结果分析第74-90页
   ·辐射程序第74-76页
     ·程序、文件说明第74-76页
     ·程序流程图第76页
   ·红外辐射的计算结果分析第76-78页
   ·各飞行状态的计算分析第78-83页
   ·多种影响因素的分析第83-88页
     ·不同飞行马赫数的影响第83-84页
     ·不同飞行高度的影响第84-85页
     ·不同来流温度的影响第85-86页
     ·波谱及等温壁辐射研究第86-88页
   ·本章小结第88-90页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第90-92页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90页
   ·论文的特点与创新第90-91页
   ·未来工作展望第91-92页
致谢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9页
作者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红外弱小目标检测方法研究
下一篇:WLAN性能监测与优化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