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绪论 | 第11-21页 |
| ·碳钢海水腐蚀研究 | 第11-13页 |
| ·海洋环境中碳钢的主要腐蚀形态 | 第11页 |
| ·影响海水腐蚀的因素 | 第11-13页 |
| ·碳钢的微生物腐蚀研究 | 第13页 |
| ·碳钢微生物腐蚀机理 | 第13-16页 |
| ·浓差电池 | 第13-14页 |
| ·硫化物产物 | 第14-15页 |
| ·酸性产物 | 第15页 |
| ·产氨 | 第15页 |
| ·金属沉积 | 第15页 |
| ·产氢 | 第15-16页 |
| ·产生胞外聚合物 | 第16页 |
| ·生物膜的缓蚀作用 | 第16页 |
| ·微生物腐蚀的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 ·生物学技术 | 第16-17页 |
| ·挂样失重法 | 第17页 |
| ·电化学方法 | 第17-18页 |
| ·现代表面分析技术 | 第18-19页 |
| ·模拟生物膜方法 | 第19页 |
|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第19-21页 |
|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9页 |
|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19-21页 |
| 2 氧化硫硫杆菌和假单胞菌协同作用对45钢腐蚀行为影响 | 第21-37页 |
|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21-22页 |
| ·实验试剂 | 第21-22页 |
| ·主要仪器 | 第22页 |
| ·实验方法 | 第22-24页 |
| ·菌种的来源 | 第22页 |
| ·材料和试样 | 第22-23页 |
| ·腐蚀速度 | 第23页 |
| ·电化学测试 | 第23页 |
| ·表面形貌测试 | 第23-24页 |
| ·结果 | 第24-34页 |
| ·微生物分析 | 第24页 |
| ·平均腐蚀速度 | 第24-25页 |
| ·表面形貌分析 | 第25-27页 |
| ·腐蚀电位 | 第27-28页 |
| ·交流阻抗 | 第28-31页 |
| ·极化曲线 | 第31-32页 |
| ·电化学噪声分析 | 第32-34页 |
| ·讨论 | 第34-36页 |
| ·结论 | 第36-37页 |
| 3 铁细菌和弧菌协同作用对45钢腐蚀行为影响 | 第37-52页 |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7-38页 |
| ·实验试剂 | 第37-38页 |
| ·主要仪器 | 第38页 |
| ·实验方法 | 第38-39页 |
| ·菌种的来源 | 第38页 |
| ·材料和试样 | 第38页 |
| ·腐蚀速度 | 第38页 |
| ·电化学测试 | 第38-39页 |
| ·表面形貌测试 | 第39页 |
| ·结果 | 第39-49页 |
| ·微生物分析 | 第39-40页 |
| ·平均腐蚀速度 | 第40页 |
| ·表面形貌分析 | 第40-42页 |
| ·腐蚀电位 | 第42-43页 |
| ·交流阻抗 | 第43-46页 |
| ·极化曲线 | 第46-47页 |
| ·电化学噪声分析 | 第47-49页 |
| ·讨论 | 第49-50页 |
| ·结论 | 第50-52页 |
| 4 总结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 附录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