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7-9页 |
|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 ·论文的主要工作与内容安排 | 第10-13页 |
| 第二章 基于渗透理论的信息传输边界性能分析 | 第13-23页 |
| ·引言 | 第13页 |
| ·网络系统模型 | 第13-14页 |
| ·数据传输建模 | 第14-15页 |
| ·数据传输的边界性能分析 | 第15-19页 |
| ·边界性能图论分析 | 第15-17页 |
| ·边界结论证明 | 第17-19页 |
| ·仿真结果 | 第19-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移动多样性对信息传输的影响 | 第23-39页 |
| ·引言 | 第23页 |
| ·系统模型 | 第23-25页 |
| ·网络信息传输模型 | 第23-24页 |
| ·移动模型 | 第24-25页 |
| ·信息传输概率与信息丢弃 | 第25-28页 |
| ·通信链路模型 | 第25页 |
| ·链路调度模型 | 第25-26页 |
| ·基于电池能量与信息新颖性的阈值模型 | 第26-27页 |
| ·成功信息传输概率 | 第27页 |
| ·节点缓存管理 | 第27-28页 |
| ·信息传输的理论分析 | 第28-32页 |
| ·信息传输的动态过程—GCMM 模型 | 第28-29页 |
| ·移动多样性对传输时间的影响—SI 模型 | 第29-30页 |
| ·移动多样性对 epidemic 门限的影响—SIS 模型 | 第30-32页 |
| ·仿真分析与验证 | 第32-37页 |
| ·信息传输概率 | 第33-34页 |
| ·移动多样性对 SI 信息传输时间的影响 | 第34-36页 |
| ·移动多样性对 SIS 信息传输 epidemic 门限的影响 | 第36-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 第四章 基于 gossip 的信息传输时间 | 第39-57页 |
| ·引言 | 第39-40页 |
| ·问题描述 | 第40-44页 |
| ·系统模型 | 第40-41页 |
| ·节点移动模型 | 第41-42页 |
| ·信干噪比模型—SINR | 第42页 |
| ·节点工作状态描述—ON-OFF 模型 | 第42-43页 |
| ·信息传输模型 | 第43-44页 |
| ·信息传输导率与传输时间 | 第44-48页 |
| ·信息传输导率与传输时间 | 第44-45页 |
| ·传输时间证明第一阶段: |S(t)|<n/2 | 第45-47页 |
| ·传输时间证明第二阶段: |n/2 ≤|S(t)|≤n≤ | 第47-48页 |
| ·结论应用 | 第48-54页 |
| ·完全随机移动 | 第48页 |
| ·部分随机移动 | 第48-49页 |
| ·速度受限移动 | 第49-53页 |
| ·区域受限移动 | 第53-54页 |
| ·仿真结果 | 第54-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 ·工作总结 | 第57页 |
| ·未来研究方向 | 第57-59页 |
| 附录 | 第59-63页 |
| 致谢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