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4页 |
| ·选题背景 | 第7-9页 |
| ·实践背景 | 第7-8页 |
| ·理论背景:发展理论的发展 | 第8-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 ·实践意义 | 第10页 |
|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代价思想的形成过程 | 第14-19页 |
|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社会发展代价思想 | 第14-15页 |
|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代价思想的形成过程 | 第15-19页 |
|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代价思想的初步形成 | 第16-17页 |
|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代价思想的成熟发展 | 第17-19页 |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代价的基本思想 | 第19-29页 |
|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代价思想的主要观点 | 第19-23页 |
|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代价的定义 | 第19-20页 |
|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代价思想的主要观点 | 第20-23页 |
|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代价思想的特征 | 第23-24页 |
|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代价具有普遍性特征 | 第23页 |
|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代价具有必然性特征 | 第23-24页 |
|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代价具有属人性特征 | 第24页 |
|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代价具有二重性特征 | 第24页 |
|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代价产生的原因 | 第24-27页 |
| ·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社会发展代价的产生 | 第25页 |
| ·人类的活动受到政治条件的制约,导致社会发展代价的产生 | 第25-26页 |
| ·实践主体自身的局限性,导致社会发展代价的产生 | 第26页 |
| ·某些个人的主观错误,导致社会发展代价的产生 | 第26-27页 |
|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代价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 | 第27-29页 |
| ·二者相互统一,相伴相随 | 第27页 |
| ·二者相互对立,相互制约 | 第27-29页 |
|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代价思想的当代价值 | 第29-37页 |
| ·正视我国社会发展代价的存在,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代价观 | 第29-33页 |
| ·正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政治领域的代价 | 第29-30页 |
| ·正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经济领域的代价 | 第30-31页 |
| ·正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文化领域的代价 | 第31页 |
| ·正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生态领域的代价 | 第31-33页 |
| ·正确处理我国的社会发展代价问题,寻求扬弃社会发展代价之路 | 第33-34页 |
| ·摒弃错误对待社会发展代价的思想,正确对待社会发展代价 | 第33页 |
| ·合理控制社会发展代价的“度”,减少社会发展代价的产生 | 第33-34页 |
| ·提高领导层和民众层的素质,减少人为性代价的产生 | 第34页 |
| ·践行科学发展观,选择合理的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 第34-37页 |
| ·践行科学发展观,走低代价发展之路 | 第35页 |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在发展中解决代价问题 | 第35-36页 |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减少生态代价的付出,建设美丽中国 | 第36页 |
| ·建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 第36-37页 |
| 结语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