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选题的缘起和意义 | 第10-14页 |
·研究的缘起 | 第10-12页 |
·当代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意义分析 | 第12-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研究的方法和创新点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创新性 | 第16-17页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着力点概述 | 第17-25页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着力点的科学内涵 | 第17-22页 |
·着力点概念解析 | 第17-18页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着力点的科学内涵 | 第18-19页 |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着力点的科学内涵 | 第19-22页 |
·当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着力点的融通性 | 第22-25页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大众化的主线和主导 | 第22-23页 |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化理论的实践目的、现实要求、实现力量 | 第23-24页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统一于广大人民的实践中 | 第24-25页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不同时期的着力点 | 第25-36页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 第25-29页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阶段着力点 | 第25-26页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阶段着力点 | 第26-27页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阶段着力点 | 第27-28页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四阶段着力点 | 第28-29页 |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 | 第29-32页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着点 | 第29-30页 |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之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着力点 | 第30-31页 |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着力点 | 第31-32页 |
·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着力点表现 | 第32-36页 |
·坚定道路自信,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 第32-33页 |
·坚定理论自信,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 第33-34页 |
·坚定制度自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不动摇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当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着力点分析 | 第36-45页 |
·当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着力点 | 第36-40页 |
·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 第36-37页 |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 第37-38页 |
·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 第38-39页 |
·通过历代共产党领导人和理论工作者进行理论再创造 | 第39-40页 |
·着力构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运行机制 | 第40-45页 |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着重于完善运行机制 | 第40-41页 |
·构建领导机关推动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良性互动机制 | 第41-42页 |
·构建以马克思主义生活化为发展方向的理论传播机制 | 第42-43页 |
·构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施过程的效果反馈机制 | 第43-45页 |
第五章 观照“当代着力点”明确“两化”的基本前提 | 第45-50页 |
·领导干部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中具有核心领导责任 | 第45-47页 |
·领导干部要做信仰的模范 | 第46页 |
·领导干部要做学习的模范 | 第46页 |
·领导干部要做实践的模范 | 第46-47页 |
·理论工作者要加强自身的素质建设 | 第47-48页 |
·理论工作者要加强自身的职责意识 | 第47页 |
·理论工作者应加强理论研究创新能力,提高理论素养 | 第47-48页 |
·理论工作者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加强实践能力 | 第48页 |
·人民群众要提高学习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的能力 | 第48-50页 |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水平 | 第49页 |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践行马克思主义的能力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