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7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0-12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三、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一章 叙事与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 | 第17-30页 |
第一节 叙事与电视叙事 | 第17-21页 |
一、叙事 | 第17-18页 |
二、电视叙事 | 第18-21页 |
第二节 电视叙事与婚恋交友的结合——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 | 第21-26页 |
一、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界定 | 第21-22页 |
二、中国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出现的历史语境 | 第22-24页 |
三、中国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发展现状 | 第24-26页 |
第三节 《非诚勿扰》栏目概述 | 第26-30页 |
第二章 《非诚勿扰》的叙事要素与中国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整体建构 | 第30-47页 |
第一节 《非诚勿扰》的关键元素构成与节目形式 | 第30-32页 |
一、节目关键元素:个性嘉宾与特色环节的完美结合 | 第30-31页 |
二、节目形式:变主持人栏目为"嘉宾栏目" | 第31-32页 |
第二节 《非诚勿扰》的叙事者 | 第32-38页 |
一、台前叙事者:"秀"者与"看秀"者的互动 | 第33-36页 |
二、幕后叙事者:整体包装与立体宣传相结合 | 第36-37页 |
三、电视语言:彰显"新锐"与"派对" | 第37-38页 |
第三节 《非诚勿扰》的叙事接受者:行动参与与情感体验合一 | 第38-40页 |
第四节 《非诚勿扰》的叙事时间和空间 | 第40-44页 |
一、交错反复的叙事时间 | 第40-43页 |
二、虚实相融的叙事空间 | 第43-44页 |
第五节 节目叙事要素与节目整体建构 | 第44-47页 |
第三章 《非诚勿扰》的叙事策略与中国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传播效应 | 第47-65页 |
第一节 《非诚勿扰》的故事和情节设置 | 第47-53页 |
一、真挚感人的故事 | 第47-50页 |
二、引人入胜的情节 | 第50-53页 |
第二节 《非诚勿扰》的冲突和悬念制造 | 第53-60页 |
一、紧张激烈的冲突 | 第53-57页 |
二、跌宕起伏的悬念 | 第57-60页 |
第三节 《非诚勿扰》的叙事视角转换 | 第60-62页 |
一、以主持人为辅助的无聚焦叙事 | 第60-61页 |
二、以嘉宾为中心的内聚焦叙事 | 第61-62页 |
三、以场外亲朋为补充的外聚焦叙事 | 第62页 |
第四节 节目叙事策略与节目传播效应 | 第62-65页 |
第四章 《非诚勿扰》的成败与中国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生存 | 第65-77页 |
第一节 《非诚勿扰》的成败 | 第65-69页 |
第二节 中国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 | 第69-74页 |
一、节目存在虚假,叙事真实性丧失 | 第70-72页 |
二、过度强调娱乐,人文内涵缺失 | 第72-74页 |
第三节 对中国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合理化建议 | 第74-77页 |
一、把好节目关口,完善叙事真实性 | 第74-75页 |
二、突显主流价值观,挖掘叙事动力 | 第75-77页 |
结语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附录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