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9页 |
| ·发光概述 | 第7-13页 |
| ·发光 | 第7-8页 |
| ·光致发光的主要特征及一般规律 | 第8-11页 |
| ·影响发光的几个主要因素 | 第11-12页 |
| ·发光材料的制备 | 第12-13页 |
| ·稀土离子的发光原理 | 第13-17页 |
| ·稀土元素和离子的电子组态 | 第13页 |
| ·稀土离子的能级结构 | 第13-15页 |
| ·稀土离子的电子跃迁 | 第15-17页 |
| ·过渡金属离子及其发光原理 | 第17-19页 |
| ·过渡金属元素及电子组态 | 第17页 |
| ·过渡金属离子的发光原理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新疆天然方钠石及其光致发光特性 | 第19-25页 |
| ·矿物发光 | 第19-20页 |
| ·方钠石简介 | 第20页 |
| ·方钠石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20页 |
| ·新疆方钠石矿物 | 第20页 |
| ·方钠石发光特性 | 第20-25页 |
| ·天然方钠石的 XRD 和微量元素 | 第20-21页 |
| ·天然方钠石近红外发光特性 | 第21-24页 |
| ·小结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S、Eu 掺杂天然方钠石的发光特性 | 第25-44页 |
| ·硫掺杂天然方钠石的光致发光特性 | 第25-28页 |
| ·粉末的 XRD 结构分析 | 第25页 |
| ·粉末的激发与发射光谱 | 第25-28页 |
| ·Eu 掺杂天然方钠石室温和低温下光致发光特性 | 第28-36页 |
| ·Eu 掺杂天然方钠石室温下光致发光特性 | 第28-32页 |
| ·样品的制备 | 第2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8-32页 |
| ·Eu 掺杂天然方钠石低温下光致发光特性 | 第32-36页 |
| ·样品的制备 | 第3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2-36页 |
| ·硫、Eu 共掺杂天然方钠石光致发光特性 | 第36-43页 |
| ·前言 | 第36页 |
| ·实验方法 | 第36-37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37-43页 |
| ·小结 | 第43-44页 |
| 第四章 硫、 Mn、Fe 掺杂天然方钠石的近红外发光特性 | 第44-52页 |
| ·前言 | 第44-45页 |
| ·试验方法 | 第45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45-51页 |
| ·Fe 掺杂天然方钠石的近红外发光特性 | 第45-47页 |
| ·硫、Mn 共掺杂天然方钠石的近红外发光特性 | 第47-51页 |
| ·小结 | 第51-52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 ·结论 | 第52页 |
| ·展望 | 第52-54页 |
| 附录 | 第54-67页 |
| 附录1 高量子效率的近红外量子裁剪材料 LaF 3+ 3+3:Ho ,Yb 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能 | 第54-61页 |
| 1. 试验方法 | 第55页 |
| 2. 结果和讨论 | 第55-61页 |
| 附录2 Gd 0.97 Nb 1-x V x O 4 :Eu 0.03红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光谱性质 | 第61-67页 |
| 1. 试验方法 | 第61-62页 |
| 2. 结果和讨论 | 第62-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3-74页 |
| 后记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