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9-32页 |
| ·本章引论 | 第9-10页 |
|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基本性质 | 第10-19页 |
| ·微观结构 | 第10-13页 |
| ·化学成分 | 第13页 |
| ·力学性质 | 第13-19页 |
|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性质的实验及理论研究 | 第19-29页 |
| ·合金元素在两相间的分配和在γ -Ni3Al中的占位问题研究 | 第19-21页 |
| ·元素对错配度的影响以及错配度对合金蠕变性能的影响 | 第21-24页 |
| ·元素对γ相层错能的影响以及层错能对蠕变速率的影响 | 第24-25页 |
| ·元素对合金扩散速率的影响以及扩散速率对蠕变速率的影响 | 第25-26页 |
| ·元素对相稳定性的影响 | 第26-27页 |
| ·元素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协同效应 | 第27-29页 |
| ·多尺度现象及算法 | 第29-30页 |
| ·研究主题和内容 | 第30-32页 |
| 第2章 理论及实验方法 | 第32-48页 |
| ·线弹性位错理论 | 第32-37页 |
| ·线弹性理论 | 第32-33页 |
| ·位错的连续介质模型 | 第33-36页 |
| ·位错的点阵模型 | 第36-37页 |
| ·位错的运动 | 第37页 |
| ·密度泛函理论 | 第37-44页 |
| ·多粒子体系薛定谔方程及绝热近似 | 第38-39页 |
| ·Hohenberg-Kohn定理和Kohn-Sham方程 | 第39-41页 |
| ·赝势平面波方法 | 第41-42页 |
| ·实空间原子轨道线性组合方法 | 第42-44页 |
| ·透射电子显微学 | 第44-48页 |
|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基本工作原理 | 第44页 |
| ·电子像的衬度原理 | 第44-46页 |
| ·电子探针显微分析 | 第46-48页 |
| 第3章 多尺度序列算法发展及其在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中的应用 | 第48-76页 |
| ·本章引论 | 第48页 |
| ·合金元素对γ相中位错攀移速度的影响 | 第48-57页 |
| ·研究背景 | 第48页 |
| ·γ相中位错攀移机制及物理参量解析传递过程 | 第48-50页 |
| ·合金元素对Ni中层错能的影响 | 第50-53页 |
| ·合金元素对Ni中空位扩散激活能的影响 | 第53-55页 |
| ·合金元素对Ni中位错攀移速度的影响 | 第55-56页 |
| ·小结 | 第56-57页 |
| ·合金元素对γ相中位错交滑移的影响 | 第57-70页 |
| ·研究背景 | 第57-59页 |
| ·γ相中位错交滑移机制及物理参量解析传递过程 | 第59-62页 |
| ·合金元素对γ相中面缺陷能量的影响 | 第62-67页 |
| ·合金元素对γ相中位错交滑移激活焓的影响 | 第67-69页 |
| ·小结 | 第69-70页 |
| ·合金元素对γ相广义堆垛能和韧脆性的影响 | 第70-74页 |
| ·广义堆垛能和Rice韧脆判据 | 第70-71页 |
| ·计算方法及模型 | 第71-72页 |
| ·计算结果及讨论 | 第72-74页 |
| ·小结 | 第74页 |
| ·本章结论 | 第74-76页 |
| 第4章 Re和Ru元素在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中协同效应研究 | 第76-91页 |
| ·本章引论 | 第76页 |
| ·Re和Ru元素在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中协同效应的实验研究 | 第76-85页 |
| ·二元、三元及四元模型合金成分设计 | 第76-79页 |
| ·实验样品准备及热处理工艺 | 第79-82页 |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82-85页 |
| ·Re和Ru元素在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中协同效应的理论研究 | 第85-89页 |
| ·Re和Ru元素在γ和γ两相间分配和占位的第一原理研究 | 第85-87页 |
| ·关于Re和Ru元素相互吸引作用的第一原理研究 | 第87页 |
| ·电子结构信息 | 第87-89页 |
| ·小结 | 第89页 |
| ·本章结论 | 第89-91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91-93页 |
| 参考文献 | 第93-98页 |
| 致谢 | 第98-99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