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丽江市城市避灾绿地规划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1 绪论第11-14页
   ·研究背景第11页
   ·研究的意义及必要性第11-12页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12-14页
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1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8页
   ·存在的问题第18-19页
   ·避灾绿地发展趋势第19-21页
3 丽江市概况与社会经济概况第21-23页
   ·丽江市城市基本概况第21页
   ·社会经济概况第21-23页
4 丽江市地质灾害隐患及避灾体系现状分析第23-33页
   ·地质灾害隐患分析第23页
   ·避灾体系现状分析第23-29页
     ·城市避灾体系不健全,规模严重不足第23-24页
     ·公园绿地布局不合理第24-26页
     ·避灾道路分析第26-28页
     ·固定防灾公园和避灾场所缺失、缺乏相应应急设施第28-29页
   ·现行相关规划概况第29-33页
     ·《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相关避灾绿地规划的概况第29-30页
     ·《丽江城市绿地规划》修编(2008-2020)中避灾绿地规划概况第30-31页
     ·现行防灾规划概况第31-33页
5 规划总则第33-40页
   ·规划指导思想第33页
   ·规划原则第33-34页
   ·规划依据第34页
     ·法律法规及办法第34页
     ·规范与标准第34页
     ·相关规划与文件第34页
   ·规划目标第34-36页
     ·规划总体目标第34-35页
     ·具体目标第35-36页
   ·避灾公园绿地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6-39页
   ·规划期限第39页
   ·规模与人口第39-40页
6 避灾绿地布局与到达时间规划第40-46页
   ·避灾绿地布局第40-41页
     ·避灾绿地按形式布局第40-41页
     ·避灾绿地按片区划分第41页
   ·各片区到达指定绿地名称及到达所需时间规划第41-46页
7 建成区旧城避灾绿地改造规划第46-50页
   ·道路改造规划第46-47页
   ·丽江市公园绿地改造规划第47-48页
   ·缓冲隔离绿带规划第48-50页
     ·砖木结构建筑、木结构建筑防火缓冲隔离绿带规划第48页
     ·油化企业缓冲隔离绿带规划第48页
     ·其他避灾资源改造规划第48-50页
8 分类规划第50-60页
   ·避灾公园规划第50-54页
     ·紧急避灾绿地规划第50-53页
     ·固定防灾公园规划第53页
     ·中心防灾公园规划第53-54页
   ·避灾通道规划第54-56页
     ·救灾通道规划第55页
     ·避灾道路规划第55-56页
   ·隔离缓冲绿带规划第56-58页
   ·其他避灾资源规划第58-60页
9 避灾绿地设施规划第60-67页
   ·硬件设施规划第60-65页
     ·紧急避灾绿地硬件设施规划第60-61页
     ·固定防灾公园硬件设施规划第61-64页
     ·中心防灾公园硬件设施规划第64-65页
   ·软件设施规划第65-67页
     ·应急法规第65-66页
     ·应急预测第66页
     ·宣传教育第66页
     ·培训演练第66-67页
10 避灾绿地植物规划第67-72页
   ·植物规划原则第67页
   ·植物类型与种类规划第67-72页
11 分期建设规划和投资估算第72-85页
   ·分期建设规划原则第72页
   ·分期建设规划第72页
   ·近期建设规划第72-78页
     ·近期紧急避灾绿地规划第73-74页
     ·近期固定防灾公园规划第74-75页
     ·近期中心防灾公园规划第75-76页
     ·近期避灾道路规划第76页
     ·近期救灾道路规划第76-77页
     ·近期隔离缓冲绿带规划第77-78页
   ·远期建设规划第78-82页
     ·远期紧急避灾绿地建设规划第78-79页
     ·远期固定防灾公园规划建设第79-80页
     ·远期中心防灾公园规划建设第80页
     ·远期避灾道路规划第80-81页
     ·远期救灾道路规划第81页
     ·远期缓冲隔离绿带规划第81-82页
   ·投资估算第82-85页
12 结论与展望第85-88页
   ·结论第85页
   ·展望第85-88页
参考文献第88-93页
个人简介第93-94页
导师简介第94-95页
致谢第95-96页
附录第96-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云龙县诺邓古村落聚落景观形态研究
下一篇:金沙江干热河谷典型区段水土流失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