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论文的主题 | 第10-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要解决的问题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立论基础 | 第14-31页 |
·理论依据 | 第14-18页 |
·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娱乐化方式的概念 | 第14-15页 |
·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娱乐化方式理论的理论依据 | 第15-18页 |
·认知弹性理论 | 第15-16页 |
·多元智能理论 | 第16-17页 |
·游戏教学观 | 第17-18页 |
·社会提供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娱乐化方式的平台 | 第18-22页 |
·数字化生活的出现 | 第18-19页 |
·课程理念的变化 | 第19-21页 |
·学习者的变化 | 第21页 |
·学习资源的丰富化 | 第21-22页 |
·游戏案例分析 | 第22-27页 |
·游戏类型与激励机制 | 第22-24页 |
·典型游戏案例分析 | 第24-27页 |
·教育与游戏的关系 | 第27-29页 |
·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潜质 | 第27-28页 |
·信息时代学习方式的变化凸显电脑游戏教学软件的优势 | 第28-29页 |
·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现状 | 第29-31页 |
·艺术设计教育的特点 | 第29-30页 |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中较为突出的问题 | 第30-31页 |
第三章 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娱乐化方式的实施 | 第31-51页 |
·整体框架 | 第31页 |
·游戏与教学整合的可行性与重要性 | 第31-36页 |
·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娱乐化方式实施的可行性 | 第31-34页 |
·游戏规则可以融入艺术设计教育中 | 第31-32页 |
·虚拟学习环境提供实践与交流的平台 | 第32-33页 |
·游戏难关充分映射艺术设计课程的难度 | 第33页 |
·提供充足学习资源 | 第33-34页 |
·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娱乐化方式的必要性 | 第34-36页 |
·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娱乐化方式的教学目的是培养能力 | 第34页 |
·充分考虑个体差异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 第34-35页 |
·有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 | 第35-36页 |
·教学设计论中的迪克模型 | 第36-38页 |
·艺术设计教育中娱乐化方式的表现形式和功能与游戏元素类比 | 第38-43页 |
·学习者——游戏者 | 第39-40页 |
·个人知识水平——角色技能水平 | 第40页 |
·学习目标——游戏目标 | 第40-41页 |
·学习任务——游戏任务 | 第41页 |
·学习问题——游戏冲突 | 第41页 |
·学习模式——游戏模式 | 第41-42页 |
·知识要点——游戏技能 | 第42页 |
·学习测评——游戏关口 | 第42页 |
·总体结构——游戏结构 | 第42-43页 |
·艺术设计教育中娱乐化方式的实施 | 第43-48页 |
·学生分析 | 第43-44页 |
·学习目标设计 | 第44-45页 |
·学习任务设计 | 第45页 |
·知识要点设计 | 第45-46页 |
·学习资源设计 | 第46-47页 |
·学习测评设计 | 第47页 |
·知识导航设计 | 第47-48页 |
·艺术设计教育中娱乐化方式实施的基本原则 | 第48-51页 |
·角色主动性 | 第49页 |
·情景真实性 | 第49-50页 |
·知识连贯性 | 第50-51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页 |